回溯与批判:个体化理论的逻辑考察
发布时间:2022-01-03 06:43
不同学科关于个体化的讨论构成了理解个体化理论逻辑考察的主要脉络。个体化的核心是个体的个性形成、发展和不断彰显的过程,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做出规划的能力体现。政治哲学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论证了个体的存在基础与价值信念,通过大写的人为理性自觉和道德自觉的个体确立了合法的自主性;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结构如何约束个体行为的阐释深化了社会与个人关系的讨论。在当代个体化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中,前者过于弱化个体的自主性,而后者夸大了个体的自主行动和决策能力。通过对个体化理论的回溯,基于中国的经验,发现无论是从国家、社会、市场等宏观结构层面阐释个体化现象,还是从微观的自我意识层面分析个体化现象,个体化在中国都呈现诸多面向。因此认为应该引入全球化视角,从社会与个人关系的互构入手,通过社会形塑个体,让个体在不断建构和创造主体间性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词源学考察:个体、个性及个体化的阐释
二、政治哲学视角:启蒙理性与大写之人的意义
(一)存在是理性主体的知识基础
(二)客体是如何被认知的
(三)抽象人的权利观
(四)人性的构成:“大我”与“小我”
(五)“小我的战斗”:来自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三、社会学视角: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本质
(一)劳动分工中个体的崛起
(二)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三)权力对个体的塑造
四、当代个体化理论与新自由主义的对话
(一)自反性的个体:个体化理论的新取向
(二)社会机构对个体的影响
五、个体化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及遭受的批评
(一)对当代个体化理论的反思
(二)个体化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六、结论与讨论
(一)个体化理论逻辑考察的基本结论
(二)个体化理论研究的再思考:从全球化和个人-社会互构角度出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的道德基础:从卢梭到马克思[J]. 杨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2]第二现代性下的风险社会与个体化[J]. 杨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3(01)
[3]个体化时代的中国式悖论及其出路——来自一个大都市的经验[J]. 熊万胜,李宽,戴纯青. 开放时代. 2012(10)
[4]回到“社会的”社会学[J]. 肖瑛. 社会. 2006(05)
[5]社会学的"帝国主义"情结[J]. 肖瑛. 社会. 2004(08)
本文编号:3565778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词源学考察:个体、个性及个体化的阐释
二、政治哲学视角:启蒙理性与大写之人的意义
(一)存在是理性主体的知识基础
(二)客体是如何被认知的
(三)抽象人的权利观
(四)人性的构成:“大我”与“小我”
(五)“小我的战斗”:来自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三、社会学视角: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本质
(一)劳动分工中个体的崛起
(二)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三)权力对个体的塑造
四、当代个体化理论与新自由主义的对话
(一)自反性的个体:个体化理论的新取向
(二)社会机构对个体的影响
五、个体化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及遭受的批评
(一)对当代个体化理论的反思
(二)个体化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六、结论与讨论
(一)个体化理论逻辑考察的基本结论
(二)个体化理论研究的再思考:从全球化和个人-社会互构角度出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治的道德基础:从卢梭到马克思[J]. 杨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2]第二现代性下的风险社会与个体化[J]. 杨君.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3(01)
[3]个体化时代的中国式悖论及其出路——来自一个大都市的经验[J]. 熊万胜,李宽,戴纯青. 开放时代. 2012(10)
[4]回到“社会的”社会学[J]. 肖瑛. 社会. 2006(05)
[5]社会学的"帝国主义"情结[J]. 肖瑛. 社会. 2004(08)
本文编号:3565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6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