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中国乡村生活空间研究溯源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2-01-22 05:06
  乡村生活空间是乡村发展的缩影,透视了乡村地域的人地关系。随着城乡融合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之新型城镇化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包括乡村生活空间在内的乡村空间发生整体性重构,乡村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乡村生活空间如何映射和影响乡村发展,是值得多角度探讨的话题。论文在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认为乡村生活空间是承载乡村居民日常生活行为的场所空间,是乡村居民居住、休闲、社交、消费以及公共服务活动的多层次地域综合体,也是乡村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对乡村生活空间的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约百年,论文按照中国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将乡村生活空间研究历程分为4个阶段:1949年前的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停滞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复兴时期、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时期。但相比于国外乡村生活空间的研究和国内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国内乡村生活研究内容偏向实证,缺乏全面的深度总结和理论构建。新时期中国乡村生活空间的研究应该构建完整的研究框架体系,分别从基础理论、研究主体和多元化研究视角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展望。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04)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1 乡村生活空间的内涵
2 中国乡村生活空间研究溯源
    2.1 1949年前的探索时期(20世纪20年代—1949年)
    2.2 改革开放前的停滞时期(1950—1978年)
    2.3 改革开放后的复兴时期(1979—2000年)
    2.4 21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至今)
3 乡村生活空间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概念再认知[J]. 胡晓亮,李红波,张小林,袁源.  地理学报. 2020(02)
[2]乡村居民消费空间的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南京“五朵金花”为例[J]. 黄莘绒,李红波,胡昊宇.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4)
[3]乡村空间辨析[J]. 李红波,胡晓亮,张小林,李智,袁源.  地理科学进展. 2018(05)
[4]乡村生活空间研究进展及展望[J]. 余斌,卢燕,曾菊新,朱媛媛.  地理科学. 2017(03)
[5]空心村村民居住生活空间特征及其优化重构——对河南邓州市8个村庄的调查[J]. 赵楠,冯健.  人文地理. 2016(06)
[6]农民消费空间转向及其对“人的城镇化”作用[J]. 吴业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7]乡村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 李红波,张小林.  人文地理. 2015(01)
[8]费孝通家庭社会学思想再认识——重读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关于中国家庭结构问题的论断[J]. 岳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9]基于生活质量导向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研究[J]. 唐承丽,贺艳华,周国华,曾山山,肖路遥.  地理学报. 2014(10)
[10]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研究[J]. 张艳,柴彦威.  地理科学进展. 2013(12)

博士论文
[1]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 余斌.华中师范大学 2007
[2]日常生活空间研究[D]. 张雪伟.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1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601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