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子代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18:00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我国愈来愈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在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造成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还存在许多的贫困区域,贫富矛盾日趋尖锐。即使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城乡之间居民受教育程度也一直存在较大差距,在不一样的地区和阶层中,因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造成学生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差距很大,并且初中生处于求学阶段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青少年发展重要时期。所以对于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情况一直是学术界持续和广泛关注重点。学业成绩不仅是衡量初中学生学业效果的基础指标,其背后更加凸显的是家庭、学校、及自身各个层面对于学业成绩的直接影响。本文使用了文献研究法以及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利用中国基础教育追踪(CEPS)调查(2014-2015学年)追访统计数据,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子代学业成绩的作用,还分析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首先,本文构建了相关理论基础,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理论、学业自我效能感理论、认知能力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家庭社会经济...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子代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公因子的碎石图

社会经济,家庭,家长,学生


28父母的职业有关。而对于家庭经济能力比较差的父母,往往没有足够好的资源去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其收入水平就是其经济资本,父母的收入越高,孩子也会受到比较好的教育,也会获得更为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从图3-6显示的结果来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从图3-7、3-8、3-9和3-10显示的结果来看,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也很好地证明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两者关系之间是起到中介作用,得到很好的验证。图3-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长评价学生成绩图3-3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与学生语文成绩图3-4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与学生数学成绩图3-5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与学生英语成绩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语文,学生


28父母的职业有关。而对于家庭经济能力比较差的父母,往往没有足够好的资源去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其收入水平就是其经济资本,父母的收入越高,孩子也会受到比较好的教育,也会获得更为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从图3-6显示的结果来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从图3-7、3-8、3-9和3-10显示的结果来看,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也很好地证明了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两者关系之间是起到中介作用,得到很好的验证。图3-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长评价学生成绩图3-3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与学生语文成绩图3-4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与学生数学成绩图3-5家庭经济社会地位与学生英语成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扩大中的鸿沟”: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状况与群体差异比较[J]. 刘保中.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父母参与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分析[J]. 肖磊峰,刘坚.  教育科学研究. 2017(12)
[3]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J]. 杜刚,吕厚超.  心理科学. 2017(01)
[4]论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J]. 沈卓卿.  教育研究. 2014(04)
[5]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影响综述[J]. 朱湘茹,张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6]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期望、亲子交流与儿童发展[J]. 周皓.  青年研究. 2013 (03)
[7]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 石雷山,陈英敏,侯秀,高峰强.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01)
[8]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J]. 谷丹.  成功(教育). 2012(22)
[9]新人力资本理论——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动态[J]. 李晓曼,曾湘泉.  经济学动态. 2012(11)
[10]家庭背景、族群身份与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J]. 谭敏,谢作栩.  高等教育研究. 2011(10)

硕士论文
[1]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及其现代价值[D]. 刘敏.曲阜师范大学 2007
[2]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 梁宇颂.华中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610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610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7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