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22-02-21 12: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城乡社会学为分析视角,将城乡社会作为一个研究整体,深入探究新型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改革路线及其突破口,展现大城市群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城乡协同发展样态,探索构建一种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需要的城乡平等互惠、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各美其美、和谐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以期寻求中国特色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之道。
【文章来源】:人文杂志.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1.城乡关系的内涵厘定和理论演进研究
2.中国城乡关系的时空变迁与一般特征研究
3.迈向新型城乡关系的政策选择与实践创新研究
4.既有研究不足及趋势评述
三、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1.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理论架构
2.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结构性难题
3.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点领域与突破口
4.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政策体系和实现路径
5.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指标体系与监测评估
四、结语:迈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J]. 张海鹏.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3)
[2]城乡社会学: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视角[J]. 何雪松.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1)
[3]新时代我国城乡差距的内涵转换及其政治经济学阐释[J]. 高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发展:一种新型城乡关系的解释框架[J]. 武小龙.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4)
[5]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城乡关系:历史脉络、阶段特征和未来展望[J]. 吴丰华,韩文龙. 学术月刊. 2018(04)
[6]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18(04)
[7]城乡关系、空间差序与农户增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J]. 张兆曙,王建. 社会学研究. 2017(04)
[8]新中国城镇化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基于城乡关系视角的考察[J]. 左雯敏,樊仁敬,迟孟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9]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理论初探[J]. 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谭雪兰,陈征,范曙光. 地理研究. 2017(02)
[10]中国城乡关系的“中间地带”及其“双重扩差机制”——一种“空间—过程”的分析策略[J]. 张兆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本文编号:3637239
【文章来源】:人文杂志. 2020,(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回顾
1.城乡关系的内涵厘定和理论演进研究
2.中国城乡关系的时空变迁与一般特征研究
3.迈向新型城乡关系的政策选择与实践创新研究
4.既有研究不足及趋势评述
三、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1.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理论架构
2.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结构性难题
3.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点领域与突破口
4.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政策体系和实现路径
5.乡村振兴视野下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指标体系与监测评估
四、结语:迈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J]. 张海鹏.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3)
[2]城乡社会学:观察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视角[J]. 何雪松. 南京社会科学. 2019(01)
[3]新时代我国城乡差距的内涵转换及其政治经济学阐释[J]. 高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4]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发展:一种新型城乡关系的解释框架[J]. 武小龙.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4)
[5]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城乡关系:历史脉络、阶段特征和未来展望[J]. 吴丰华,韩文龙. 学术月刊. 2018(04)
[6]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18(04)
[7]城乡关系、空间差序与农户增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分析[J]. 张兆曙,王建. 社会学研究. 2017(04)
[8]新中国城镇化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基于城乡关系视角的考察[J]. 左雯敏,樊仁敬,迟孟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9]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理论初探[J]. 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谭雪兰,陈征,范曙光. 地理研究. 2017(02)
[10]中国城乡关系的“中间地带”及其“双重扩差机制”——一种“空间—过程”的分析策略[J]. 张兆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本文编号:3637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63723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