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7 13:11
本文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而怎样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则成为其中的焦点问题。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极为复杂,迄今为止,这一焦点问题仍处在探索和完善之中。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对于深化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认识;规范、引导学术研究;制约、抑制学术腐败;促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及其推广应用;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科技哲学、管理学、科学计量学等基本原理,从成果管理的视角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概述做基本介绍。其一,就社会科学的界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含义、特点及其分类,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含义及其特征做较系统地介绍。其二,先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现行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科学性、创新性和效益性三方面提出并阐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科学标准。最后,介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常用的三种方法。首先对定性评价法和定量评价法的含义、分类、优点、缺点等进行介绍;然后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产生必然性、优越性等做简要介绍,并指出它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中较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其次,重点论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一,本章从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两个视角出发,简要分析构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第二,从“四个结合”介绍构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第三,分“四个步骤”指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须遵循的基本思路;最后,构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先简要分析目前制定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按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开发研究成果和资料编译研究成果三种成果类型分别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最后,简要阐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本章首先介绍和探讨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应用程序或步骤,然后指出应用本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总之,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对这一复杂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关键词】:社会科学 成果评价 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C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6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3-14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4-16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6-19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3.3 本文的创新点18-19
- 第2章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概述19-31
- 2.1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内涵19-24
- 2.1.1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含义及特点19-20
- 2.1.2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分类20-22
- 2.1.3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含义22-23
- 2.1.4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特征23-24
- 2.1.4.1 成果评价复杂、难度大23-24
- 2.1.4.2 成果评价中主观色彩比重大24
- 2.2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24-28
- 2.2.1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现行评价标准存在的不足24-25
- 2.2.2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科学标准25-28
- 2.2.2.1 科学性25-26
- 2.2.2.2 创新性26-27
- 2.2.2.3 效益性27-28
- 2.3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方法及其评述28-31
- 2.3.1 定性评价法28-29
- 2.3.2 定量评价法29-30
- 2.3.3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30-31
- 第3章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47
- 3.1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31-33
- 3.1.1 增强评价标准的客观性,,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31-32
- 3.1.2 确保评价程序的公正性,促进社会科学研究规范化32-33
- 3.2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33-34
- 3.2.1 外在指标与内在指标相结合33
- 3.2.2 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33-34
- 3.2.3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34
- 3.2.4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34
- 3.3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34-36
- 3.3.1 科学划分社会科学成果类型35
- 3.3.2 利用“特尔斐法”设置并细化指标35
- 3.3.3 根据指标轻重设置相应权重35-36
- 3.3.4 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评价指标体系36
- 3.4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36-47
- 3.4.1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现行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36-38
- 3.4.2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38-47
- 3.4.2.1 社会科学基础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39-42
- 3.4.2.2 社会科学应用开发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42
- 3.4.3.3 社会科学资料编译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42-47
- 第4章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47-53
- 4.1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47-48
- 4.1.1 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评价对象47
- 4.1.2 本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47-48
- 4.2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程序48-49
- 4.2.1 组建评审专家48-49
- 4.2.2 确定待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所属类型49
- 4.2.3 选择并熟悉评价指标体系49
- 4.2.4 设计综合评价数学模型49
- 4.2.5 专家评分,求出单项指标分49
- 4.2.6 统计求和,求出成果综合评分49
- 4.3 应用本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若干问题49-53
- 4.3.1 全面和完整地理解和把握好评价指标体系50
- 4.3.2 灵活机动地调整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50-51
- 4.3.3 建立健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机制51-53
- 4.3.3.1 成果查新制度51
- 4.3.3.2 匿名评审制度和回避制度51
- 4.3.3.3 投诉和复审制度51-53
- 结束语53-55
- 1、本文结论53-54
- 2、研究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文霞;知识管理背景下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余国斌,徐小增;论社会科学成果应用与转化的主要途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孙浩,王海鸥;论建立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张夏靖;试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5 喻承久,张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马强,陈建新;同行评议方法在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绩效评估中的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1年04期
7 宋子良;基础研究创新分类初探[J];科研管理;1995年06期
8 于繁,田凤琴,王金铎;用AHP法评价科技情报研究成果[J];情报科学;1994年03期
9 王加强;综述研究浅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5期
10 叶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估指标体系分析[J];探求;200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3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7350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