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边境特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的团体治疗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英街边境特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的团体治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者实践所在地在中英街边境特区,实践的服务对象为该辖区内的青少年,实践中发现中英街边境特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比较明显。社会交往是人的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人们实现良好社会交往的必要条件,如何为辖区内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其缓解社会交往问题并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拓宽社会交往圈,是我们提供服务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将成为本研究的问题。本研究者通过实习机构岗位派遣社工的方式,对中英街边境特区及辖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通过问卷法、面谈法、观察法、行动法等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分析了该辖区青少年社会交往的现状、社会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了对其采取专业社会工作团体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社会需要理论的指导下,精心策划社区活动和团体小组活动,在活动中灵活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技巧,如倾听、同理性、支持、增强等,帮助辖区内青少年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交往问题,重建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交往人际圈,使其健康快乐成长。本研究中的社会工作者也试图通过专业社会工作,改变该辖区内整体的社会交往状况,为辖区内青少年重建社会交往圈创造更加轻松的大环境。最后,本研究通过对实务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分析对中英街边境特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进行团体治疗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中英街边境特区 青少年 社会交往问题 团体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井冈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5;C9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 论7-15
- (一)选题背景7-8
- (二)研究意义8-9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趋势展望9-11
- (四)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11-13
-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5
- 二、中英街边境特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表现及其成因分析15-20
- (一)问题表现15-17
- (二)成因分析17-20
- 1.外在因素17-19
- 2.内在因素19-20
- 三、中英街边境特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团体治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20-22
- (一)必要性20
- (二)可行性20-22
- 四、中英街边境特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的团体治疗实施过程22-39
- (一)团体治疗准备阶段22-30
- 1.时间安排22
- 2.选取对象22
- 3.资料收集22-23
- 4.需求评估23-27
- 5.治疗计划27-30
- (二)治疗阶段30-36
- 1.团体沟通31
- 2.问题处理31-36
- (三)治疗结束阶段36-39
- 1.效果检测36-38
- 2.效果巩固38-39
- 五、中英街边境特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团体治疗的反思与建议39-42
- (一)反思39-41
- 1.成功之处39-40
- 2.不足之处40-41
- (二)建议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67
- 在读期间完成实践项目及发表论文(著)情况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肇斌;;对评价经济特区建设成就的几点看法[J];学术研究;1985年04期
2 谭兆鹏;特区教育改革的思考[J];广州教育;1988年04期
3 刘文韶;特区成型论[J];广东社会科学;1991年04期
4 肖碧文;论深圳特区企业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周文彰;;强化大特区干部的特区意识[J];海南师院学报;1992年01期
6 张军;;深圳特区曾多次被质疑[J];大江周刊(焦点纪实);2008年12期
7 黄卫平,汪永成;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圳特区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1期
8 杨尚勤,刘其智,马朝阳;创办教育特区 再铸西安辉煌[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于存海;论中国西部贫困特区建设的内涵与制度性建构[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2期
10 欧阳林夕;;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特区政策 意义重大[J];创造;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振洲;;河北省环首都人才特区建设初探[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2 吴克辉;;广东经济特区建设的历程及基本经验[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3 高兴民;;特区产业结构国际化取向探讨——对深圳的关注与思考[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谢名家;;构建特区现代文明形象[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挺;;广东特区未来改革发展战略构想——《广东经济特区30年改革发展调研报告》提要[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董小麟;;深圳特区的自主创新力及其启示[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周运源;;关于新时期经济特区创新发展模式的探讨[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程昭星;;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试论邓小平建设海南经济大特区思想的形成[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9 赵鹤芹;;珠海生态文明新特区建设的几点思考[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10 胡培兆;;老特区新构想[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晓平 实习生 余静岚;感受特区建设巨变[N];厦门日报;2010年
2 魏黎明;特区改革的关键是体制改革[N];经济观察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钱晓虎 通讯员 林晓营 祝立芳;特区水兵的特殊作为[N];解放军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人才特区谋发展 党管人才是根本[N];北京日报;2011年
5 胡德平;特区货币缘何不了了之[N];南方周末;2011年
6 记者 陈洪镔 通讯员 孟海中 田祥;发挥特殊地位作用 助力特区建设发展[N];汕头日报;2013年
7 张传发;警惕房价暴涨将“新特区”拖入歧途[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玫邋通讯员 邱妙芳;深圳大学因特区而生共特区成长[N];深圳特区报;2007年
9 赵琳;党报老总惊叹特区建设之美[N];厦门日报;2006年
10 李晓平 王文静 方燕;畅谈特区25年巨变 献计厦门跨越发展[N];厦门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胜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曹普;论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丹利;衡阳承接产业转移人才特区建设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2 阿夫杰耶娃·叶甫根尼亚;俄罗斯经济特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莎娜瑞;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发展战略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4 袁小清;中英街边境特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的团体治疗研究[D];井冈山大学;2016年
5 张海量;国家在深圳特区制度变迁中的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黄志乐;深圳特区一体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7 刘冯涛;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D];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
8 胡志翔;新疆内陆特区建设的法制保障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孟俊成;特区示范型制度变迁[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陈银姣;高等学校内部“学术特区”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英街边境特区内青少年社会交往问题的团体治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8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