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多动症儿童亲子关系的个案介入

发布时间:2017-05-24 03:07

  本文关键词:多动症儿童亲子关系的个案介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动症是学龄期儿童一种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也是这一时期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健康问题之一,国际上公认的多动症的患病率约高达为3%一9%。多动症常常给患儿本身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给其家庭增加了困扰,不少家长由于教养方式和态度的不当,造成了亲子关系的紧张。而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可导致多动症患儿不良行为的发生、发展。因此对多动症儿童的亲子关系进行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在对于多动症儿童家庭进行深入访谈后,全面分析了多动症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原因及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主要有沟通不顺畅、冲突过频繁以及关心不适度等,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家庭中的经济和教育压力大,家长对多动症儿童缺少了解,并且存在不科学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问题会阻碍多动症症状的改善、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也会给家庭带来困难和压力,更会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家庭系统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对多动症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进行探究。通过介入,改善了多动症儿童的亲子关系、使多动症状有所减轻,研究归纳总结出介入所经历的四个时期,即干预的接触期、递进期、转变期和巩固期的一些介入要点、方法与经验,为社工干预存在亲子关系问题的多动症儿童家庭提供思路与启发。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 亲子关系 个案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6;C91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导论10-23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文献综述11-18
  • 1.2.1 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综述11-14
  • 1.2.2 关于儿童多动症的研究综述14-18
  •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18-19
  • 1.3.1 研究方法18-19
  • 1.3.2 研究目的19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19-21
  • 1.4.1 家庭系统理论20
  • 1.4.2 认知行为理论20-21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21-23
  • 1.5.1 个案工作21
  • 1.5.2 儿童多动症21-22
  • 1.5.3 亲子关系22-23
  • 第2章 多动症儿童亲子关系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3-29
  • 2.1 多动症儿童亲子关系的问题23-25
  • 2.1.1 沟通不顺畅23-24
  • 2.1.2 冲突过频繁24
  • 2.1.3 关心不适度24-25
  • 2.2 多动症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形成原因25-26
  • 2.2.1 家长对多动症儿童缺少了解25
  • 2.2.2 家长不科学的教养方式25-26
  • 2.2.3 家庭经济、教育压力大26
  • 2.3 多动症儿童不良亲子关系的影响26-29
  • 2.3.1 阻碍多动症症状的改善26-27
  • 2.3.2 给家庭生活带来困难与压力27
  • 2.3.3 不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27
  • 2.3.4 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27-29
  • 第3章 个案介入接触期29-39
  • 3.1 案主基本情况29-32
  • 3.1.1 案例一的基本情况29-30
  • 3.1.2 案例二的基本情况30-32
  • 3.2 介入过程32-36
  • 3.2.1 取得家庭信任32-34
  • 3.2.2 寻找主要问题34-36
  • 3.3 问题分析及反思36-39
  • 第4章 个案介入递进期39-46
  • 4.1 递进期的介入重点39
  • 4.2 介入过程39-43
  • 4.2.1 增进互相了解39-42
  • 4.2.2 发现不合理认知42-43
  • 4.3 问题分析与反思43-46
  • 第5章 个案介入转变期46-49
  • 5.1 转变期的介入重点46
  • 5.2 介入过程46-48
  • 5.2.1 重建理性认知46-47
  • 5.2.2 改善互动方式47-48
  • 5.3 问题分析与反思48-49
  • 第6章 个案介入巩固期49-53
  • 6.1 巩固期的介入重点49
  • 6.2 实践新的互动方式49-50
  • 6.3 介入效果评估50-52
  • 6.3.1 个案一的评估50-51
  • 6.3.2 个案二的评估51-52
  • 6.4 介入的反思52-53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53-55
  • 7.1 个案实践结论53
  • 7.2 实践思考53-54
  • 7.3 研究中的不足54-55
  • 参考文献55-61
  • 致谢61-62
  • 附件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雨青;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刊;2000年10期

2 黎洪永;架设情感桥梁 沟通亲子关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12期

3 符明弘,李鹏;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现状及教育建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唐利平,风笑天;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现状与评价[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郝玉章,风笑天;亲子关系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李强;当前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的问题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6期

7 徐文龙;;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技巧浅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8 汪淼;江立成;;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亲子关系做起[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罗东山;;高中生亲子关系及其调适[J];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10 匡莉;;田野亲子活动浅谈[J];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空椅技术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4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 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5 李燕;;学前及学龄初期儿童对亲子相似性的推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张一兵;;建立现代亲子关系是当好21世纪父母的基本功[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7 尹红霞;;青少年亲子冲突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周雪梅;;学习不良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刘登攀;张媛;;大学生亲子关系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周雪梅;;青春期少年的亲子冲突[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唐洪 石绍华 郑钢 高晶;亲子冲突损害儿童安康[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记者 蔡旭;请关注青春期亲子冲突[N];健康报;2001年

3 记者 教学;亲子关系也要和谐[N];西部法制报;2006年

4 东海县幼儿园 乔承慧;浅谈亲子关系[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记者 薛亚芳;亲子咨询师:孩子的“心理营养师”[N];人才市场报;2009年

6 小隐娘;亲子阅读——爱在共读中传递[N];文艺报;2010年

7 于世强;亲子关系的推定[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翟寅生;亲子关系不可随意推定[N];人民法院报;2012年

9 陕平 阳城县实验小学教师;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N];太行日报;2013年

10 常江;转型期的亲子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婷婷;幼儿期亲子关系的类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毕丹;大学生亲子冲突的一般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延平;高中生亲子关系现状及调适[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帆;子职教育对儿童亲子关系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洪燕;陪读中亲子关系[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2年

6 赵海霞;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类型量表的初步编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刘道海;关于中学生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D];安徽大学;2012年

8 陈艳鹤;中学生亲子关系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D];郑州大学;2012年

9 刘雨露;良好亲子关系构建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梁衡;亲子关系户外拓展营项目策划书[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多动症儿童亲子关系的个案介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89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