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网络群体的生成机制——基于“抖音”的经验分析

发布时间:2024-03-19 00:58
  在回顾网络群体相关经验性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以往的研究还十分零散,并没有对网络群体的生成机制加以综合性考察,其中最为关键的缺陷是并没有从网络社会学的视角进行系统分析,传统社群的衰落与网络群体的崛起,以及网络社会的结构转型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经验,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迁,兼具比较视野,基于网络社会学的视角,并集中于卡斯的认同理论,本文从网络群体生成的基础性逻辑、生成过程及互动结构三个维度系统性考察网络群体的生成机制,并从网络群体的生成机制中考察其本质性特征,理解当下人们如何平衡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网络群体是与传统社群存在本质区别的另一种群体形式,而不是隶属于社会群体的一类分支形式;其次,本文认为网络群体本身就有其社会性与网络性,力求概念表述的准确性与简洁性,力求网络群体概念更加符合逻辑与事实,遂将网络群体定义为“网民遵循网络社会时空逻辑,运用网络语言进行环形交错立体式的网络互动,在传递经验与认同建构中形成的一种流动的认同共同体”。结合“抖音”的经验分析,本文将网络群体生成的基础性逻辑总结为两类,即一、互联网的技术粘性与重构的时空结构;二、网络群体生成路径遵循着资本和技术的...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研究背景
        2.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
        1.社交演变与“抖音”
        2.研究方法
二、文献述评
    (一)网络社会学理论回顾
        1.卡斯特的社会学理论综述
        2.网络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的拓展
        3.小结
    (二)社会群体理论回顾
    (三)网络群体研究的文献回顾
        1.网络群体的早期研究与国内的研究历程
        2.生成机制的相关经验研究
        3.关于网络群体研究视角的一些补充
    (四)文献评论
        1.文献简评
        2.研究框架的建构
三、网络群体生成的基础逻辑
    (一)“抖音”的技术粘性
    (二)“抖音”群体生成的支配逻辑:时空结构
    (三)“抖音”群体生成路径的两类逻辑
四、网络群体的生成过程与互动结构
    (一)认同的来源与纽带
        1.传统和转型:网缘、价值判断与情感共鸣
        2.网络语言
    (二)认同的建构
        1.认同建构的路径:在场经验、传递经验与扩大经验
        2.抗拒性认同和规划性认同的实践
    (三)超越归属:对沟通与表达的追求
    (四)节点与联系:环形交错立体式互动结构
五、网络群体的特征
    (一)网络群体的一般性特征
    (二)网络群体的本质特征:流动性
六、总结与讨论
    (一)结论总结
        1.网络群体生成的基础性逻辑
        2.网络群体生成过程与互动结构
        3.网络群体的特征
    (二)讨论
    (三)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32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932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c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