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身份资源的期望比较与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30 06:10

  本文关键词:身份资源的期望比较与功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身份现象由来已久,是一种人与人在社会关系中相互联系的反映,体现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存在方式。人们处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每个群体成员都被赋予不同的社会身份,例如,性别、民族、班级等。以往关于身份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强调身份的区分和认同,以及身份所具有的特质和属性,而将身份作为一种资源,讨论具体社会情境下个体追求身份的期望具有重要意义。Binning(2006)等人基于社会资源理论将身份作为一种资源进行研究,认为身份是一种非经济资源,假设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例如,人权、尊重、公平待遇等)或者比较具体的意义(例如,教师、军人、服饰等)。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个体对不同身份资源的期望不同,因此,本研究选取大学生为被试,以大学生上课和选课作为社会情境,运用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身份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期望差异,以及不同身份资源对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及其认知记忆的差异。具体过程如下:研究一以大学生为被试,设计了3个子实验,采用实验室实验探讨了身份的资源性以及不同类型身份资源的期望差异。结果显示,身份具有资源性,在个体学业表现好与表现糟糕的情境中和人际关系融洽与淡漠的情境中,象征性身份资源的期望都高于具体性身份资源期望,而且这种差异不受同质情境的影响。基于研究一的结果——身份具有资源性,且不同类型的身份资源期望具有显著差异,象征性身份资源的期望显著高于具体性身份资源期望。所以,我们想进一步探究这种差异在个体行为决策时的作用,以及对不同类型身份资源的再认优势。因此,研究二设计了2个子实验,运用实验室实验采用迫选再认任务,探讨不同类型身份资源对个体的影响及再认优势。结果显示,学生在课程选择的时候象征性身份资源的影响大于具体性身份资源,且对象征性身份资源的认知再认优于具体性身份资源。本研究依据Binning(2006)等人的实验,考察了身份资源的期望差异与影响,以及认知记忆优势。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身份资源差异显著,且象征性身份资源相比具体性身份资源对个体的作用较大。这一结果丰富了身份作为一种社会资源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不同情境中人们对身份追求的心理机制,并且对于教育以及管理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象征性身份 具体性身份 期望 比较 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6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4
  • 2 文献综述14-21
  • 2.1 身份的概念界定14
  • 2.2 身份的理论属性14-18
  • 2.2.1 身份的资源性14-16
  • 2.2.2 身份的功能性16-17
  • 2.2.3 身份的建构性17-18
  • 2.3 身份测量及相关研究18-21
  • 2.3.1 身份资源性测量18
  • 2.3.2 身份功能性测量18
  • 2.3.3 身份建构性测量18-21
  • 3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21-22
  • 3.1 研究目的21
  • 3.2 研究意义21
  • 3.2.1 理论意义21
  • 3.2.2 实践意义21
  • 3.3 研究方法与假设21-22
  • 4 研究一不同类型身份资源的期望比较22-32
  • 4.1 实验1象征性身份与具体性身份的期望比较23-25
  • 4.1.1 研究方法23-24
  • 4.1.2 结果与分析24
  • 4.1.3 讨论24-25
  • 4.2 实验2身份资源在工作与人际情境中的期望比较25-27
  • 4.2.1 研究方法25
  • 4.2.2 结果与分析25-27
  • 4.2.3 讨论27
  • 4.3 实验3身份资源在同质情境中的期望比较27-32
  • 4.3.1 研究方法27-29
  • 4.3.2 结果与分析29-30
  • 4.3.3 讨论30-32
  • 5 研究二身份资源的功能分析32-40
  • 5.1 实验1身份资源对大学生课程选择的影响33-36
  • 5.1.1 研究方法33
  • 5.1.2 结果与分析33-35
  • 5.1.3 讨论35-36
  • 5.2 实验2身份资源信息不同类型的再认分析36-40
  • 5.2.1 研究方法36-37
  • 5.2.2 结果与分析37-38
  • 5.2.3 讨论38-40
  • 6 总讨论40-44
  • 6.1 身份具有资源性,且不同类型的身份资源期望受到情境变化的影响40-41
  • 6.2 象征性身份相比具体性身份对个体行为选择影响较大,,更容易再认41-42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42-44
  • 7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50-51
  • 附录 1:实验问卷节选51-55
  • 附录 2:再认实验材料55-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纪峰;;艺术与社会情境和个体偶在性[J];文教资料;2010年01期

2 钱兰英;留澳海外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业困难[J];心理学动态;1996年04期

3 黄涛;按社会情境界定当代中国民俗之“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柳夕浪;社会情境与社会智能训练[J];教育研究;1998年10期

5 吴琼;我们究竟该如何“出场”?[J];中国青年研究;1994年Z1期

6 许峰;;关于人的适应性培养的社会心理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年06期

7 梅淑;学会自我消除紧张状态[J];北京成人教育;1995年11期

8 东方朔;当代社会情境与人的存在问题[J];学术月刊;1996年04期

9 于永宏;;梦想照不进现实——电影《安非他命》的同性范式呈现与解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王劲松;;从“操作中学习”到“社会情境中学习”[J];成才之路;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佳辉;;自我拿捏的本质:自我变异与自我确定[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连文莉;安东尼·戈姆雷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2 海敏;身份资源的期望比较与功能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身份资源的期望比较与功能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06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a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