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理解和说明”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30 20:00

  本文关键词: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理解和说明”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理解与说明”的关系,因其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而成为了19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领域中讨论的主流话题。有关这一问题的著述可谓卷帙浩荡,但基本可分为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对立的流派。实证主义者主张应在自然科学方法论基础上建立普遍使用于自然认识和社会认识的“统一科学”。但事实上,自然科学的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人文社会科学是有其特有性质的,这就要求必有属于其自身的特殊方法。人文主义学者洞见到这一点,并以反实证社会科学的姿态跃然于哲学史上。他们赋予自己的使命是打破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了保证人文科学的独立地位,人文主义倡导者强调对“理解”的方法的追求。与此同时,这就必然导致了消解说明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合法地位的倾向得出现。 因而在人文主义这一传统中,也分化出了不同的两派:一是大陆传统;二是英美传统。本文所选择的两位哲学家——韦伯和温奇——分别是这两派的代表人物。韦伯以其在兼容说明和理解两种方法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被尊为社会科学界的泰斗。温奇则不但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中,他还持一种与韦伯相对立的非主流观点,即认为,科学说明的标准方法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来说是不合适的,科学说明的范畴与社会科学的目标也是不相容的。 本文力图以分析韦伯和温奇在“理解和说明及其相互关系”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为线索,探讨说明和理解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地位及作用。笔者认为,相对于温奇而言,韦伯在社会研究中兼容理解和说明的观点更为合理。事实上,对于人文社会现象的理解,只有和说明相结合,才能保证理解的科学性、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关键词】:说明 理解 人文社会科学 社会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C03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第一节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11-15
  • (一) 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般诠释11-12
  • (二) 人文社会科学阵营中的两支12-15
  • 1、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12-13
  • 2、 社会科学中的"语言维度"13-15
  • 第二节 社会科学的任务——理解"社会行动"15-18
  • (一) 理解社会学中的"社会行动"15-17
  • (二) 温奇对"有意义的行为"(meaningful behaviour)的探究17-18
  • 第三节 "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有方法18-24
  • (一) “理解”的一般解释18-19
  • (二) 韦伯视域下的“理解”方法19-22
  • 1、 为什么需要理解?19-20
  • 2、 什么是理解?20-22
  • (三) 温奇在社会研究中对"理解"的传承与发展22-24
  • 第四节 "说明"——人文社会科学之科学性保证24-28
  • (一)."说明"之存在理由24-27
  • 1、 "理解"的方法论缺陷24-25
  • 2、 人文社会科学对"说明"的依托25-27
  • (二) "不可相容性"观点27-28
  • 第五节 说明和理解的关系问题28-33
  • (一) 韦伯:兼容理解和说明28-30
  • (二) 温奇的取舍30-31
  • (三) 温奇理论的偏颇31-33
  • 结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和说明”33-37
  • 参考文献37-39
  • 后记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纬;;高中二年级《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教学设计及说明[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07期

2 ;你理解的只有三分之一[J];人力资源;2011年07期

3 高亚男;;我们也需要理解[J];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08年01期

4 孙志强;;“五柳先生”应该怎么喝酒[J];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07期

5 ;成熟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J];基础教育;2007年12期

6 李昂;;多点理解 少点埋怨[J];青少年日记;2004年04期

7 何贤富;;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1年10期

8 乐乐姐姐;;乐乐姐姐热线[J];琴童;2011年05期

9 陶俊杰;;对格式条款解释问题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常欢;;让理解走进心灵[J];青少年日记;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桃燕;;浅析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2 杜世回;;理解和应用地基承载力的若干问题[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建美;;中专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初探[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黄丹丹;;图式理论与外语阅读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韦恩霞;;等待[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张永亮;刘炜;;对《自动分检衡器》国际建议的理解[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术论文集(2010)[C];2010年

7 胡仁锁;;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条款的理解和修改意见[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论文集(1995—1997)[C];1995年

8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董邦俊;;社区矫正问题初探[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聂高峰;杨中华;;固执的2/4有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非;理解建筑的世界[N];中国文化报;2002年

2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研究员 赵子平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万泽刚;如何理解“三个代表”与“三讲”教育的关系[N];科技日报;2000年

3 晓;别把“积极”理解错[N];中国财经报;2000年

4 陈薇;“北蛋南运”说明了什么[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5 任小林;我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上)[N];中国冶金报;2000年

6 任小林;我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下)[N];中国冶金报;2000年

7 康明;如何组织旅游说明会[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许定雄;对“三个代表”思想内涵的理解[N];中国石油报;2000年

9 记者 胡嘉莉 通讯员 孙华茂;创维言称理解[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10 汪雷;“八成市民知假买假”说明什么?[N];工人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曹海东;朱熹经典解释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康伟;师生主体间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丽琴;道之文[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苏贵民;幼儿园科学领域课程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孙玉良;历史、理解与真理[D];复旦大学;2008年

8 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梅景辉;生存与理解[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亦璞;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理解和说明”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彭丹;初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浩;走向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黄小燕;初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继雄;对高教05版《学校体育学》呈现现象的理解[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6 沙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柳福提;中学生对分子运动论理解的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芳;“存在”的真理与“理解”的真理[D];安徽大学;2005年

9 张琳;互动教学法指导英语听力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美雄;统计图理解的语义加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理解和说明”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07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2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