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能视角下肢残儿童的社区康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5 08:13
本文关键词:增能视角下肢残儿童的社区康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各项权利是判断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残疾人是社会中数量庞大且具有特殊性的传统弱势群体,肢残儿童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肢残儿童及其家庭由于缺乏话语权和获取资源的主动权及行动力,1在庞大的社会系统中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因此,关爱和帮助肢残儿童的康复和成长,不论是对肢残儿童自身,还是肢残儿童家庭以及对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立足长远,肢残儿童的康复应是包含医学康复、教育康复为基础,最终实现社会康复的全面康复。而以社区为基础的社区康复是帮助和促进肢残儿童全面康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的服务对象为肢残儿童小云及其家庭,通过非参与试观察和结构化访谈获取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相关资料,遵循社会工作的伦理原则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困境及其家庭需求进行评估,并一起制定康复计划。本研究以社会工作其独特的增能视角介入肢残儿童及其家庭,不仅利用社区康复这一有效途径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注重挖掘和发展有利于服务对象全面康复的有效资源并将其与服务对象紧密联结,构建有利于服务对象实现全面康复的社会支持网络。通过增能,使服务对象获得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和发展。在本研究中,着重通过帮助肢残儿童获得正确的认知及提高自我效能感、恢复肢残儿童的机体功能和社会功能、鼓励肢残儿童重拾和拓展兴趣爱好来重建肢残儿童的自信心;鼓励肢残儿童参加学校集体活和社区活动,构建其正常的朋辈网络群体,为肢残儿童增能。通过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支持、参与社区活动、获取各方资源为肢残儿童家庭增能两方面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增能,提高其抗逆力。在增能视角下以科学规范的专业整合方法为肢残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与支持,不仅是学科运用的新视角,更是在结合我国国情下,对社区康复的重要理论释义,并促使社会工作者整合出一条具体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自觉产生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的推动力。
【关键词】:增能 肢残儿童 社区康复 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6;D669.6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导论8-24
- 1.1 研究背景8-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2.2.1 理论意义10-11
- 1.2.2.2 现实意义11
- 1.3 文献综述11-17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3.1.1 关于残疾儿童康复研究12-14
- 1.3.1.2 关于残疾儿童社会工作的研究14
- 1.3.1.3 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研究14-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1.3.2.1 关于残疾儿童康复的研究15-16
- 1.3.2.2 关于残疾儿童社会工作的研究16
- 1.3.2.3 关于残疾人支持的研究16-17
- 1.3.2.4 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研究17
- 1.3.3 文献述评17
-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7-22
- 1.4.1 相关概念界定17-20
- 1.4.1.1 肢残儿童17-18
- 1.4.1.2 社区康复18-19
- 1.4.1.3 社会工作19-20
- 1.4.2 相关理论阐释20-22
- 1.4.2.1 增能理论20-21
- 1.4.2.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21-22
- 1.4.2.3 社会支持理论22
- 1.5 研究设计22-24
- 1.5.1 研究对象及工具22-23
- 1.5.2 研究方法23-24
- 第二章 肢残儿童家庭需求调查及服务对象的确定24-31
- 2.1 肢残儿童基本情况24-25
- 2.2 家庭需求维度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分析25-28
- 2.3 调查结果分析28-29
- 2.4 社会工作介入肢残儿童家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29
- 2.4.1 必要性分析29
- 2.4.2 可行性分析29
- 2.5 确定服务对象29-31
- 第三章 社会工作在肢残儿童社区康复中的介入过程31-62
- 3.1 订立关系31-39
- 3.1.1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介绍31-32
- 3.1.2 问题预估32
- 3.1.3 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32-39
- 3.1.3.1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原则33
- 3.1.3.2 社会工作者应扮演的角色33-34
- 3.1.3.3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界定34-35
- 3.1.3.4 多方位建立专业关系35-36
- 3.1.3.5 破冰是建立专业关系的重要环节36-39
- 3.2 评估问题39-47
- 3.2.1 问题评估的方法39-44
- 3.2.1.1 房树人心理测试39-40
- 3.2.1.2 绘制案主的生态图40-42
- 3.2.1.3 绘制社会支持网络图42-44
- 3.2.2 问题评估与界定44-47
- 3.2.2.1 自信心缺失44-45
- 3.2.2.2 朋辈群体缺失45-46
- 3.2.2.3 社区服务网络不完善46
- 3.2.2.4 政府对肢残儿童社区康复的政策实施不到位46
- 3.2.2.5 社会对肢残儿童缺乏正确认知46-47
- 3.3 制定服务计划47-48
- 3.3.1 肢残儿童社区康复计划的制定原则47
- 3.3.2 肢残儿童社区康复计划书47-48
- 3.4 提供服务48-58
- 3.4.1 社会工作介入肢残儿童社区康复的理论视角48
- 3.4.2 恢复肢残儿童的自信48-51
- 3.4.2.1 帮助肢残儿童获得正确的认知和自我效能感48-49
- 3.4.2.2 恢复肢残儿童机体功能和社会功能49
- 3.4.2.3 鼓励肢残儿童重拾和拓展兴趣爱好49-51
- 3.4.3 为肢残儿童构建正常的朋辈网络51-54
- 3.4.3.1 鼓励肢残儿童参加学校集体活动,,重拾老朋友51-53
- 3.4.3.2 鼓励肢残儿童参加社区活动,结识新朋友53-54
- 3.4.4 为肢残儿童家庭增能54-58
- 3.4.4.1 对肢残儿童家庭成员进行心理支持54-56
- 3.4.4.2 成立社区“爱心志愿社”和社区“残疾人互助会”56-57
- 3.4.4.3 为肢残儿童家庭获取各方资源57-58
- 3.5 结果评估与结案58-62
- 3.5.1 肢残儿童社区康复的结果评估58-60
- 3.5.2 结案的目的60
- 3.5.3 解除工作关系60-62
- 第四章 结论和反思62-66
- 4.1 结论62-64
- 4.2 反思64-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69
- 附录69-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志明;徐悦;;树立新型残疾人观,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和融合[J];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01期
2 彭华民;;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3 李影;;残疾儿童康复的社会工作服务[J];青年与社会;2013年12期
4 魏源;;同理心:心理咨询与治疗关系中的特质概念[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0期
5 王g
本文编号:423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2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