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我国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宏观大背景下,分析我国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结构,研究不同地区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科技创新对于区域间的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制定和采取切实可行的创新政策措施,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实证部分首先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科技创新的经济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合中国省域自身特点并且基于空间模型对我国创新活动进行空间上的探索性分析,从而揭示了我国省域创新活动在时空上的演化趋势,利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省域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进行了建模,对区域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科技创新溢出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专利增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围绕0.8636%的拉动速度上下波动。整体而言,创新溢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拉动作用,但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性。然后,,本文选取上海(高-高区域)和重庆(低-低区域)为典型溢出中心样本,根据创新溢出方向的确定性(由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向创新能力弱的区域溢出),分别选取上海对江苏、重庆对四川的数据指标进行向量自回归,测度这两地区邻接区域创新活动的溢出差异性。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溢出效应明显的区域对周边地区存在长期溢出性,而溢出效应较弱的地区的创新活动对周边地区创新活动的影响存在短期波动性。
【关键词】:科技创新 区域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 向量自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相关文献综述10-15
- 1.2.1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11-12
- 1.2.2 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溢出相关的文献综述12-14
- 1.2.3 总体评价14-15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5-16
- 1.3.1 研究思路15
- 1.3.2 研究方法15
- 1.3.3 研究内容15-16
- 1.4 论文创新点16-17
- 小结17-18
- 第2章 科技创新溢出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18-28
- 2.1 科技创新的定义18-19
- 2.2 创新投入、创新环境与创新产出的作用机理分析19-20
- 2.2.1 创新投入19
- 2.2.2 创新环境19-20
- 2.2.3 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有效性分析20
- 2.3 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20-24
- 2.3.1 科技创新溢出效应的定义20-22
- 2.3.2 科技创新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22-24
- 2.4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24-25
- 2.4.1 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24-25
- 2.4.2 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科技创新25
- 2.5 创新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5-27
- 小结27-28
- 第3章 我国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研究28-41
- 3.1 空间计量经济学简介28
- 3.2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分布描述28-31
- 3.3 科技创新发展的空间依赖性31-37
- 3.3.1 空间依赖与自相关31
- 3.3.2 指标的选取和数据来源31-33
- 3.3.3 空间依赖检验33-37
- 3.4 空间模型的构建和估计37-40
- 小结40-41
- 第4章 科技创新溢出效应实证分析——基于西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向量自回归3341-52
- 4.1 理论模型的设定41-42
- 4.2 变量选取与样本数据42
- 4.3 四川科技创新对西南地区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 VAR 模型42-46
- 4.3.1 数据来源42-43
- 4.3.2 VAR 理论模型43
- 4.3.3 VAR 模型的建立43-45
- 4.3.4 VAR 模型的选择45
- 4.3.5 脉冲响应分析45-46
- 4.4 上海科技创新对长三角地区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 VAR 模型46-49
- 4.4.1 数据来源46-47
- 4.4.2 VAR 模型的建立47-48
- 4.4.3 VAR 模型的选择48
- 4.4.4 脉冲响应分析48-49
- 4.5 实证结果分析49-50
- 小结50-52
- 第5章 实证结论与建议52-55
- 5.1 实证结论52-53
- 5.2 对策建议53-54
- 小结54-55
- 结论及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61-62
- 致谢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丽娜;中国内地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陈清华,樊瑛,方福康;Denison因素分析法和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陈良文;杨开忠;;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4 梁洁鸣;;广东省区域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分析——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张家峰;赵顺龙;;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浙沪两省一市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7期
6 刘爽;;区域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金融;2011年10期
7 洪名勇;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实力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8 陈继勇;雷欣;;基于知识溢出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地区非均衡分布研究[J];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9 王铮,刘海燕,刘丽;中国东中西部GDP溢出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10 陈安平;;我国区域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J];经济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连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万勇;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7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