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的转换及本土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27 02:05

  本文关键词: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的转换及本土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社会风险早已成为一种时代特征,风险无处不在。自从1986年贝克首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起,风险问题便逐渐成为各个领域学者争相研究的焦点。尤其是随着风险复合性和全球化性质的深化,全球社会风险形势愈加严峻,国内外学者对风险问题的研究也慢慢变得丰富,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几大理论模式。流行于西方社会科学领域的风险研究模式主要有三大类:以乌尔里希·贝克和安东尼·吉登斯为代表的风险社会理论、以玛丽·道格拉斯、维达夫斯基和斯科特·拉什为代表的利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风险的文化/象征理论、以爱尔瓦德、迪恩、卢普顿等后现代学者为代表的基于福柯“治理性”和现代性思想的风险“治理性”或治理理论。而综观国内学者的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社会理论、风险文化理论、风险系统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风险“治理性”的研究则鲜有资料可循。 本文对风险“治理性”研究中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的转换进行详细梳理与解读。笔者采用文献阅读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将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放置于整个风险研究领域之内进行考察。以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转换作为文章主线进行纵向探讨,并突出风险“治理性”研究特色之-用“权力”来解读风险,强调“权力”与“风险”的关联。以期剖析现代风险现象背后的权力本质及其与知识的共谋关系,呼吁社会的反思性思维,并提出一种新型风险“治理性”模式,倡导复合、多元主体共同应对风险。最后结合转型期中国身处的风险境域现状,挖掘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转换在实践层面对我国应对复杂的现代社会风险问题可能具有的某些启示。
【关键词】:现代社会风险 “治理性” 权力 复合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导论9-17
  •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9-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3 概念界定15
  •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15-17
  • 第2章 西方风险“治理性”提出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17-23
  • 2.1 时代背景17-18
  • 2.1.1 西方社会状况引发公民权力抗争17
  • 2.1.2 经济危机、核战争等不安全因素跨区域传递17-18
  • 2.2 理论渊源18-23
  • 2.2.1 福柯的“规训社会”与“治理性”思想18-20
  • 2.2.2 社会建构主义的新型认识论20-21
  • 2.2.3 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21-22
  • 2.2.4 新自由主义思潮重新兴起22-23
  • 第3章 传统风险“治理性”模式及其危机23-36
  • 3.1 传统社会风险下的风险“治理性”模式23-26
  • 3.1.1 以自然风险和工业风险为主的传统社会风险23-24
  • 3.1.2 权力单极的国家依赖型风险治理24-26
  • 3.2 现代社会风险及其性质26-31
  • 3.2.1 现代社会风险的复合性和全球化26-27
  • 3.2.2 现代社会风险的建构:权力与知识共谋27-31
  • 3.3 传统风险“治理性”模式的危机31-36
  • 3.3.1 国家依赖型风险治理渐受质疑32
  • 3.3.2 “政治化”专家系统的信任危机32-34
  • 3.3.3 个体风险意识的崛起34-36
  • 第4章 “治理性”模式转换:多元主体的风险治理36-45
  • 4.1 模式转换:新型风险“治理性”模式的维度36-41
  • 4.1.1 公民风险自我治理的重视36-37
  • 4.1.2 专家风险治理的知识自治37-39
  • 4.1.3 国家风险治理功能的后退39-41
  • 4.2 新型风险“治理性”模式的实践导向41-45
  • 4.2.1 现代风险治理原则:多元复合治理41
  • 4.2.2 培育公民风险自我治理的场域:公民社会的内部完善41-43
  • 4.2.3 重建信任系统:国家、专家系统各司其职43-45
  • 第5章 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转换的本土启示45-54
  • 5.1 新型风险“治理性”模式在中国现代风险场域的适用性45-46
  • 5.1.1 转型期中国的高风险状态45-46
  • 5.1.2 中国社会权力模式转换及与风险的交织46
  • 5.2 转型中国应对社会风险的现实困境46-50
  • 5.2.1 科层制体制应对风险的单一化46-48
  • 5.2.2 民众风险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能力有限48-49
  • 5.2.3 专家利益导向严重49-50
  • 5.3 复合治理: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转换的风险应对启示50-54
  • 5.3.1 促进风险治理多元合作50-51
  • 5.3.2 提升政府风险管理意识51
  • 5.3.3 呼吁民众的风险反思性思维51-52
  • 5.3.4 专家责任伦理反省52-54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54-57
  • 6.1 主要结论54-55
  • 6.2 讨论55-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63
  • 卷内备考表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宏波;;福柯的话语批判理论与知识分子职守[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2 蔡婷;;福柯空间、权力、知识的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3 童文莹;;现代社会风险的建构与应对逻辑[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01期

4 程晓萱;;知识、意识形态、权力与政治——解读福柯知识社会学[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张广利;关于布迪厄反思性的几个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张乐;童星;;事件、争论与权力:风险场域的运作逻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吉林石化爆炸事故之后的十二天[J];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46期

8 张成福;陈占锋;谢一帆;;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J];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9 邢怀滨,陈凡;社会建构论的思想演变及其本质意含[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5期

10 施美萍;;风险社会视阈下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构建[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风险“治理性”模式的转换及本土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88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8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