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迈大寨勐本社傣族聚落乡土民居“重生”之路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30 15:07
本文关键词:云南景迈大寨勐本社傣族聚落乡土民居“重生”之路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大寨勐本社的傣族乡土民居。笔者立足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环境,对勐本社傣族乡土民居从建筑空间、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展现了勐本社傣族少数民族乡土民居形态的独特魅力。 本着研究成果最终要服务于当地居民改造、更新和保护的目的,笔者在勐本社做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得到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和现代对于乡土民居改造的科学分析与研究,探讨勐本社傣族乡土民居的主要形成因素,其中包括地形条件因素、气候环境因素、建筑材料因素、经济形态因素、社会生活因素等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在结合与当地居民进行近距离交流和对他们居住情况的调查之后,分析了目前勐本社乡土居民的居住现状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如民居建筑体量过于庞大、居住环境不适宜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太阳能热水器和蓄水桶对整个村落和建筑的环境破坏、传统的干栏式木结构房屋存在许多不适应现代生活模式、一些房屋的结构存在巨大的隐患和部分功能空间的缺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等等。为了使勐本社乡土民居更好地适应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又能保持当地特有的傣族建筑的乡土风貌,笔者对整个村落民居进行分类,分为:传统型民居、改良型传统民居和现代型民居,并且根据各自的特点,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措施。其中包括结构与构造方面上的推敲与选择,建筑材料方面上的更新和技术处理,一些局部空间上的合理运用、重新划分和安排,新旧模式的结合使用等等。在对典型案例分析和研究中总结出适合这三种类型的民居的普遍的改造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再补充,以完善本地区对于乡土民居改造的不足之处。 针对勐本社大量出现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建造的新民居,在保持村落整体风貌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民居的特点,制定了新建民居的一些标准,以此来约束乱建、乱改的行为,并且笔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设计,力求使得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新民居在形式上和整个村落的环境风貌相和谐,同时又能继承传统的民俗民风。 由于时间和笔者的水平有限,难免会出现不少漏洞与偏颇。希望有更多的精力去深化研究、推敲改造方案和更新方案的可行性。也希望更多的建筑界同行投入到乡土民居研究的工作中,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研究中,为有着独特的建筑文化却相对落后的地区的复兴与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傣族传统民居 民居改造 重生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2.29;C912.8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3-14
- 1.1.1 选题的背景13
- 1.1.2 选题的缘由13-14
- 1.1.3 选题的意义14
- 1.1.4 选题的目的14
- 1.2 国内外研究相关动态14-17
- 1.2.1 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现状14-16
- 1.2.2 国内关于聚落乡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16-17
- 1.3 课题研究方案17-21
- 1.3.1 研究内容17-19
- 1.3.2 研究框架19
- 1.3.3 研究方法19-21
- 第二章 景迈大寨勐本社民居形态研究21-39
- 2.1 勐本社概况21-28
- 2.1.1 自然景观21-22
- 2.1.2 聚落的历史沿革22-24
- 2.1.3 宗教观念24
- 2.1.4 经济变迁24
- 2.1.5 村落民俗民风24-26
- 2.1.6 聚落的风貌概况26-27
- 2.1.7 选取景迈大寨勐本社的原因27-28
- 2.2 勐本社傣族传统民居空间构成28-31
- 2.2.1 架空层29
- 2.2.2 生活起居29-31
- 2.3 勐本社傣族传统民居结构与构造浅析31-34
- 2.3.1 建筑尺度31-32
- 2.3.2 建筑的架构体系和用料分析32-34
- 2.4 勐本社傣族传统民居形成因素初探34-37
- 2.4.1 地形条件35
- 2.4.2 气候环境35-36
- 2.4.3 建筑材料36
- 2.4.4 经济形态36-37
- 2.4.5 生活习俗37
- 2.5 小结37-39
- 第三章 景迈大寨勐本社民居居住情况调研39-47
- 3.1 勐本社民居居住情况调研39-43
- 3.1.1 勐本社民居现有建筑类型调查39-42
- 3.1.2 勐本社民居居住情况调研42-43
- 3.2 勐本社民居出现的问题43-46
- 3.2.1 传统型民居43-44
- 3.2.2 改良型传统民居44-45
- 3.2.3 现代型民居45
- 3.2.4 选取改造单体的原则45-46
- 3.3 小结46-47
- 第四章 勐本社傣族乡土民居改造的重点难点及其策略47-63
- 4.1 勐本社傣族乡土民居发展前景及其价值探讨47-49
- 4.1.1 勐本社乡土民居发展前景探讨47-48
- 4.1.2 勐本社乡土民居重生的价值探讨48-49
- 4.2 传统型民居49-53
- 4.3 改良型传统民居53-55
- 4.4 现代型型民居55-58
- 4.5 整体风貌的控制策略58-59
- 4.6 案例分析59-61
- 4.7 小结61-63
- 第五章 勐本社傣族传统民居改造与更新实践性设计研究63-91
- 5.1 传统民居改造设计63-71
- 5.2 改良型传统民居改造设计71-74
- 5.3 现代民居改造设计74-77
- 5.4 勐本社民居更新设计研究77-87
- 5.4.1 更新设计的理念77-78
- 5.4.2 更新设计的思路78
- 5.4.3 更新设计方案78-87
- 5.5 勐本社傣族民居更新设计带来的一些启示87-88
- 5.6 小结88-91
- 结语91-93
- 参考文献93-97
- 致谢97-99
- 附录A 勐本社聚落民居测绘图纸99-105
- 附录B 勐本社聚落民居入户调查表105-123
- 附录C 勐本社村落环境景观调研表123-12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文峰;曾志海;董博;;云南绿色乡土建筑研究与实践[J];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2010年01期
2 柏文峰;吕珏;;傣族民居的保护与振兴[J];工业建筑;2007年01期
3 车震宇,毛志睿;干栏依然在,旧貌换新颜——谈傣族新民居试验楼建筑研究[J];华中建筑;2002年04期
4 刘致平;云南一颗印[J];华中建筑;1996年03期
5 方洁;杨大禹;;云南傣族传统民居的地域审美文化特征[J];南方建筑;2011年03期
6 陈艳美;论现代化语境中西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朱良文;走实验之路 探竹楼更新——版纳傣族新民居实验研究札记[J];新建筑;2000年02期
9 李晓峰;新传统论与当代建筑运动──诺伯格·舒尔兹《新传统》解读[J];新建筑;1995年04期
10 杨大禹;相同的民族,不同的空间──傣族民居空间形式比较[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云南景迈大寨勐本社傣族聚落乡土民居“重生”之路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02345.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