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1 06:17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同世界的很多国家一样,中国也面临着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利用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民因此被迫离开土地,纷纷流向城镇,成为规模近1亿人并不断扩大的特殊人群——失地农民。他们的生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得不重新思考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推动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让失地农民能够快速融入城市生活,使失地农民不再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化所带来的积极成果的受益者,是一个需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结合实践从而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社会学、发展学及相关学科的角度研究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在遵循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和框架的前提下,全面而系统地围绕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失地农民的生计策略及其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影响等方面对失地农民目前生计的现状、特点和造成其生计不可持续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为更好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维持并持续性地使失地农民的生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基于此,本文从五个方面来着手分析: 第一,主要针对失地农民生计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的描述,并对失地农民的研究现状、本文所使用的理论和相关的一系列方法予以说明。第二,针对杨凌失地农民生计资本拥有的现状并结合相关理论,进一步提出促进失地农民更加容易获得维持和持续性地使其生计得到好转的生计资本的获取途径。第三,分析现行制度下失地农民的生计策略,包括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生计策略、以社会资本为主导的生计策略、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生计策略,以物质资本为主的生计策略和以在制度创新下的以自然资本为主的生计策略。第四,着重分析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力图为失地农民的生计策略的多元化提供更加宽广的思路。第五,针对目前失地农民生计不可持续产生的原因,结合制度层面和生计资本获取方式的层面,为使失地农民生计真正实现可持续提供更加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 可持续生计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F323.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导论10-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文献综述12-17
- 1.2.1 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一般研究12-14
- 1.2.2 关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研究14-16
- 1.2.3 简要评述16-17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7
- 1.4 相关概念17-18
- 1.4.1 失地农民17-18
- 1.4.2 可持续生计18
- 1.5 相关理论18-20
- 1.5.1 可持续生计理论及框架18
- 1.5.2 风险社会理论18-19
- 1.5.3 可持续发展理论19-20
- 第二章 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及获取途径20-28
- 2.1 人力资本及获取途径20-22
- 2.1.1 人力资本20-21
- 2.1.2 失地农民人力资本的获取途径21-22
- 2.2 金融资本及获取途径22-24
- 2.2.1 金融资本22-23
- 2.2.2 失地农民金融资本的获取途径23-24
- 2.3 社会资本及获取途径24-25
- 2.3.1 社会资本24
- 2.3.2 失地农民获得社会资本的途径24-25
- 2.4 物质资本及获取途径25-26
- 2.4.1 物质资本25-26
- 2.4.2 失地农民物质资本的获取途径26
- 2.5 自然资本及获取途径26-28
- 2.5.1 自然资本26-27
- 2.5.2 失地农民自然资本的获取途径27-28
- 第三章 现行制度下的生计策略28-35
- 3.1 生计策略的内涵28
- 3.2 现行制度下的生计策略28-35
- 3.2.1 人力资本主导下的生计策略28-30
- 3.2.2 金融资本主导下的生计策略30-31
- 3.2.3 物质资本主导下的生计策略31-32
- 3.2.4 社会资本主导下的生计策略32-33
- 3.2.5 自然资本主导下的生计策略33-35
- 第四章 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35-41
- 4.1 生计资本指标35
- 4.1.1 人力资本指标35
- 4.1.2 金融资本指标35
- 4.1.3 社会资本指标35
- 4.2 生计策略的指标35-36
- 4.3 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关系研究36-39
-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36-37
- 4.3.2 二元 logistic 模型的建立37-38
- 4.3.3 估计结果38-39
- 4.4 生计资本对失地农民的生计策略影响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39-41
- 4.4.1 人力资本的影响分析39
- 4.4.2 社会资本的影响分析39-40
- 4.4.3 金融资本的影响分析40
- 4.4.4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40-41
- 第五章 促进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的建议和政策41-45
- 5.1 坚持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为失地农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41
- 5.2 不断加强土地制度的改革,依法对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予以保障41-42
- 5.3 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42-43
- 5.4 继续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扶持,鼓励其自谋职业43-44
- 5.5 努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环境,提高失地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44-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47-49
- 致谢49-50
- 作者简介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共享发展成果 构建和谐社会——刍议失地农民生计的可持续保障[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2 朱冬梅;方纲;;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意向、就业选择与社会支持网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郫县、都江堰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1期
3 张春龙,聂玉梅;“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村人口的再社会化[J];城乡建设;2001年08期
4 费孝通;“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J];读书;2001年04期
5 宋斌文,樊小钢,周慧文;失地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稳定的大问题[J];调研世界;2004年01期
6 吴宇琼;;失地农民及其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09期
7 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让生计可持续[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8 鲍海君,吴次芳;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9 杨盛海,曹金波;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瓶颈及对策思路[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邢启顺;;乡土知识与社区可持续生计[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4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0486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