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02 06:06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明确提出了“妇女赋权”这一综合性概念,“妇女经济赋权”作为它的子概念,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妇女经济赋权是指赋予妇女与男性平等的经济权力,使其能够充分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并在其中发挥作用。实际上,早在妇女经济赋权概念提出之前,国际社会就已经开始重视经济方面的性别平等问题,自20世纪初期以来,国际社会便通过制定旨在保护妇女平等经济权利的国际公约等方式,开始了妇女经济赋权的早期实践。随着对妇女经济赋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套有普遍参考意义的妇女经济赋权国际模式逐渐形成,该模式以妇女自身和外部世界为赋权主体,通过自我赋权和外部赋权两条途径来实现经济领域的性别平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仅能够推动妇女自身的发展,还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妇女经济赋权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加深,各国积极加入到妇女经济赋权行动中来。同其它国家一样,俄罗斯也十分重视本国的妇女经济赋权工作,早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开始妇女经济赋权实践,形成了一套有苏联特色的妇女经济赋权模式,但是苏联解体后,原有模式遭到破坏,妇女经济状况极度恶化,恢复和调整妇女经济赋权模式成为俄罗斯妇女工作的当务之急,与此同时,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积极倡导妇女赋权议题为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国际背景。俄罗斯政府在遵循《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精神和充分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国家政策推动的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并通过该模式的运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俄罗斯妇女经济地位的提升和改善。综上所述,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是苏联妇女经济赋权模式现代化和妇女经济赋权国际模式本土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同时满足了苏联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延续的历史需求和解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妇女经济问题的迫切需求,并且顺应了妇女发展国际趋势的现实需求。符合俄罗斯国情的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本国妇女的经济状况,并为其他国家的妇女经济赋权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俄罗斯研究 苏联研究 联合国 妇女 经济赋权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751.2;C913.68
【目录】:
  • 致谢3-4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17
  • 一、选题背景9-11
  • 二、选题意义11
  • 三、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11-15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四、本文观点与研究方法15
  • 五、研究创新与困难15-16
  • 六、论文思路与论文结构16-17
  • 第一章 妇女经济赋权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7-25
  • 第一节 妇女经济赋权概念的发展历程17-20
  • 一、妇女赋权概念的形成17-19
  • 二、妇女经济赋权概念的提出19-20
  • 第二节 妇女经济赋权国际模式的形成20-22
  • 一、自我赋权20-21
  • 二、外部赋权21-22
  • 第三节 国际社会对于妇女经济赋权的实践行为22-24
  • 一、国际社会对于妇女经济赋权的早期尝试22-23
  • 二、当今社会对于妇女经济赋权议题的重视程度23-24
  • 小结24-25
  • 第二章 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的构建25-37
  • 第一节 俄罗斯在妇女经济赋权领域的具体实践25-28
  • 一、苏联政府对妇女经济赋权的具体实践25-26
  • 二、俄罗斯政府对妇女经济赋权的具体实践26-28
  • 第二节 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形成的背景28-31
  • 一、满足妇女经济赋权苏联模式延续的历史需要28-29
  • 二、符合解决俄罗斯妇女经济问题的迫切需要29-30
  • 三、顺应妇女发展国际大趋势的现实需要30-31
  • 第三节 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的具体措施31-36
  • 一、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具体措施的主要类型31-33
  • 二、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具体措施的主要侧重点33-36
  • 小结36-37
  • 第三章 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分析37-53
  • 第一节 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的特点37-40
  • 一、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倡导妇女事业与家庭和谐发展37-38
  • 二、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以政府为主导38-39
  • 三、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以外部赋权为主39-40
  • 第二节 俄罗斯特色妇女经济赋权模式产生的原因40-43
  • 一、俄罗斯的文化因素40-41
  • 二、俄罗斯的政策因素41-42
  • 三、俄罗斯的国情因素42-43
  • 第三节 对于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的评价43-51
  • 一、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估43-48
  • 二、俄罗斯妇女经济地位国际排位的变化趋势分析48-51
  • 小结51-53
  • 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大鹏;香港地区的俄罗斯研究[J];俄罗斯研究;2004年04期

2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致本刊读者与作者[J];俄罗斯研究;2010年01期

3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致本刊读者与作者[J];俄罗斯研究;2010年02期

4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致本刊读者与作者[J];俄罗斯研究;2010年03期

5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致本刊读者与作者[J];俄罗斯研究;2010年04期

6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致本刊读者与作者[J];俄罗斯研究;2010年05期

7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致本刊读者与作者[J];俄罗斯研究;2010年06期

8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致本刊读者与作者[J];俄罗斯研究;2011年01期

9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致本刊读者与作者[J];俄罗斯研究;2011年02期

10 ;《俄罗斯研究》编辑部致本刊读者与作者[J];俄罗斯研究;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兴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独具特色的国际政治和地区国别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郝欣 曾江 胡言午;我国的俄罗斯研究面临范式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王珍邋廖勤;中俄新声明透露出的信息[N];解放日报;2008年

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 薛明扬;全面提升上海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郑园;俄罗斯研究高空作业安全带[N];中国纺织报;2006年

6 羡良;“乖巧”电脑“看”眼色行事[N];大众科技报;2002年

7 特约记者 侯坤;中俄联合开发国后岛未获证实[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记者 谢海阳;丰富“两课”教育内容[N];文汇报;2002年

9 记者 何德功;猛犸象能“复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封帅;冷战后英国的俄罗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媚;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妇女经济赋权模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08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1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