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迁社区家庭教育的成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2:27
本文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农迁社区家庭教育的成效研究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最早提供人社会化的场所。然而现代家庭在子女教育上面临的困境不仅增添了为人父母的应对压力,更阻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家庭提供有效的咨询及协助家庭解决孩子教育中的难题,应当成为青少年实务工作者的必备技能,本研究采用SATIR家庭治疗模式对A农迁社区的目标家庭进行干预,研究该治疗模式在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成效及面临的问题,为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和依据。而选择SATIR,正因为其有着魔术般的方法,进入到服务对象的内心里,帮助他们寻找自我中的那道被遮盖和忽略的“光芒”,让父母和孩子彼此发展出耐心、能够保持对话和爱。 本文的主体部分研究了A社区家庭教育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适用的方式和对象两个层面对萨提亚治疗模式解决A社区家庭问题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接下来阐述了萨提亚治疗模式的结构、过程及结果,并依据研究结果,对萨提亚治疗模式的成效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了运用萨提亚系统转化治疗,促成家庭成员的自我觉察和正向改变,解释了家庭如何成为“更完整的家庭”,家庭成员成为“更完整的人”,“病理视角”转化为“应对视角”的过程,为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带来耳目一新的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萨提亚系统转化治疗在改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沟通模式上有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萨提亚系统转化治疗 农迁社区家庭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6;C91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10
- 1 概述10-12
- 1.1 研究背景简介10
- 1.2 本研究意义10-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践意义11-12
- 2 文献综述12-14
- 3 研究设计14-17
- 3.1 核心概念14-15
- 3.1.1 家庭教育14
- 3.1.2 农迁社区14-15
- 3.2 研究问题15
- 3.3 选择A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15
- 3.4 研究方法15-16
- 3.5 研究对象16
- 3.5.1 30个家庭的样本选择16
- 3.5.2 30个家庭样本16
- 3.6 研究过程16
- 3.7 研究架构与研究程序16-17
- 3.8 研究限制17
- 4 A社区家庭教育现状17-23
- 4.1 A农迁社区的基本情况17-18
- 4.1.1 地理位置17-18
- 4.1.2 经济收入18
- 4.1.3 文化水平18
- 4.1.4 职业分布18
- 4.2 A社区家庭教育问题与需求18-23
- 4.2.1 家庭结构18-19
- 4.2.2 家庭氛围19
- 4.2.3 家长教养态度19-21
- 4.2.4 家长教养能力21-22
- 4.2.5 家长期望22-23
- 5 萨提亚治疗模式对A社区家庭教育问题的适用性分析23-26
- 5.1 个人内在系统23-24
- 5.2 人际互动系统24-25
- 5.3 原生家庭系统25
- 5.4 应对姿态25-26
- 5.5 小结26
- 6 萨提亚治疗模式的治疗结构26-28
- 6.1 治疗目标26-27
- 6.1.1 总目标26-27
- 6.1.2 正向导向的治疗目标27
- 6.1.3 冰山目标27
- 6.1.4 会谈目标27
- 6.1.5 逐步目标27
- 6.2 评估手段27-28
- 6.3 转化与改变的基础28
- 7 萨提亚治疗模式的治疗过程28-33
- 7.1 现状:理解封闭的系统29-30
- 7.2 外来因素30
- 7.3 混乱:打开系统30-31
- 7.4 转化:做出改变31
- 7.5 整合31-32
- 7.6 练习:实践改变32-33
- 7.7 新:健康与一致的和谐阶段33
- 8 萨提亚模式的治疗结果33-37
- 8.1 家庭氛围的正向变化33-34
- 8.2 亲子沟通的正向变化34
- 8.3 亲子关系的正向变化34
- 8.4 离家儿童家庭干预的实践结果34-37
- 8.4.1 个案情况简介34-35
- 8.4.2 传统视角和萨提亚视角的对比分析35-36
- 8.4.3 萨提亚家庭转化治疗达成的效果36-37
- 9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成效和不足37-42
- 9.1 萨提亚家庭治疗的成效37-39
- 9.1.1 满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37-38
- 9.1.2 满足青少年精神生活的需求38
- 9.1.3 为青少年社区工作注入新理念38-39
- 9.1.4 为青少年社区工作带来新发展39
- 9.2 困难与不足39-42
- 9.2.1 公共政策的不足39-40
- 9.2.2 文化层面的冲突40
- 9.2.3 家长层面的原因40
- 9.2.4 项目本身的原因40-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6
- 附录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涛;建构立体型家庭教育模式的可行性探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4期
3 梁雅;张静宜;;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策略与长效机制[J];教育导刊;2007年05期
4 戴双翔;熊少严;;台湾家庭教育发展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教育导刊;2008年02期
5 孟育群,宋学文;父亲淡出家庭教育与父爱的作用[J];教育科学;1998年04期
6 黄爱玲;李金莲;;社区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J];教育与考试;2007年05期
7 黄晓红;社区家庭教育发展前景探究[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陈钟林;谈发展我国的亲职教育[J];青年研究;2000年08期
9 管向梅;;青少年犯罪原因剖析——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分析视角[J];社会工作;2006年10期
10 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本文编号:543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4388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