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农民工情感表达与建构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7 23:15
本文关键词:进城农民工情感表达与建构的社会学分析
【摘要】:文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生活世界出发,以话语分析的方式对农民工情感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并从情感社会学的角度对其情感表达与建构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在对情感、农民工、农民工情感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认为:首先,进城农民工的情感状况是满意情绪与不满意情绪的混合体,这一复杂状况是在制度因素、文化因素、网络因素和个体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建构起来的;其次,从场域实践理论出发,认为制度因素、文化因素作为背景大场域,主要从宏观层面影响农民工情感表达与建构,网络互动因素作为实践小场域,主要从微观层面发挥作用。此外,作为行动者主动参与场域建构的关键因素,个体因素则实现了大场域与小场域、宏观场域与微观场域、遥远场域与近距离场域之间的有机互动;第三,身处大小场域互动中的农民工会对时空经历和参照群体进行主观与客观、经济与社会层面的比较。在时空经历对比中,如现实状况、理想状况占据优势地位,则易于体验到积极情绪,反之则容易体验到消极情绪;在参照群体对比中,行动主体若处于优势地位,则易于体验到积极情绪,反之则体验到消极情绪;第四,农民工的情感生活实践是个体主动性与社会作用力的综合表现,缓解其情感困境需从政府、社会、社区以及农民工自身等多角度出发。
【关键词】:农民工 情感表达 情感建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1. 问题提出6-8
- 2. 文献综述8-17
- 2.1 情感的相关综述8-12
- 2.1.1 社会学视角下的情感研究8-9
- 2.1.2 情感社会学视角下的情感研究9-12
- 2.2 农民工的相关综述12-16
- 2.2.1 农民工的相关综述13
- 2.2.2 农民工情感状况的相关综述13-16
- 2.3 当前研究的启示与不足16
- 2.4 研究意义16-17
- 2.4.1 理论意义16
- 2.4.2 现实意义16-17
- 3. 研究设计17-21
- 3.1 研究目的17
- 3.2 研究思路17-19
- 3.3 研究方法19-20
- 3.4 研究对象总体描述20-21
- 4. 案例分析——农民工情感表达与建构的社会学分析21-37
- 4.1 农民工情感表达的总体状况: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混合21-24
- 4.2 农民工情感表达与建构的机制分析——大小场域影响下的农民工情感24-37
- 4.2.1 宏观场域远距离作用——来自制度、文化因素的影响24-29
- 4.2.2 微观场域近距离作用——来自网络互动因素的影响29-33
- 4.2.3 个体因素——来自个体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的影响33-37
- 5. 结论和讨论37-39
- 5.1 结论37
- 5.2 讨论37-38
- 5.3 本文的不足与缺陷38-39
- 参考文献39-43
- 后记——以爱之名43-45
- 附录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菁菁;;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变迁[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2 周永康;冯建蓉;;农民工生活困境的情感社会学分析[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3 甘满堂;王岩;;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从城中村到城郊村[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郭景萍;;帕雷托:非逻辑行动中的情感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6 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郑杭生,陆益龙;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的地位、再流动与社会整合[J];江海学刊;2002年02期
8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9 吴新慧;;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状态分析——基于杭州的实证调查[J];经济论坛;2009年15期
10 陈吉元,胡必亮;中国的三元经济结构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经济研究;199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楠;社会弱势群体在大众媒介中的传播地位[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55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55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