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对应分析法及其在教育回报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7-17 23:26

  本文关键词:对应分析法及其在教育回报研究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回报 对应分析 SPSS R语言


【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对人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促使了人们对教育回报的研究,对教育回报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反映出人们对教育的投资是否是值得的,而且可以为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还能够反映出劳动力的配置情况等。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利用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的数据,主要采用对应分析法,然后以多元线性回归以及决策树回归为辅助,对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对应分析法相关理论概述。包括对应分析的定义、数学原理、使用对应分析的优缺点。 (2)教育回报相关理论及影响因素概述。主要阐述了教育回报的相关理论,详细分析了关于教育回报的影响因素。 (3)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有关教育回报的因素进行分析,利用SPSS17.0和R语言15.0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拟合。 (4)对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得出湖南省城镇居民教育回报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以城镇居民的收入作为衡量教育回报的标准,发现城镇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和所在地区的发展程度,均能影响他们的教育回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方面,城镇居民男性的教育回报高于女性,男性和女性的教育回报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即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先增后减,本科的教育回报最高;(2)在年龄方面,35至44岁的城镇居民教育回报是最高的,25至34岁次之,整体的教育回报呈现先增后减的一个趋势;(3)在就业方面,自主创业的教育回报最高,国有经济单位的教育回报普遍较高,非经济类型单位的其他就业方式的教育回报较低。(4)在地区差异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程度变化,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教育回报 对应分析 SPSS R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0-05;C8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2-13
  • 1.4 本文的创新13-14
  • 2 对应分析法相关理论基础14-25
  • 2.1 对应分析法的基本概念14
  • 2.2 对应分析与因子分析14-15
  • 2.3 使用对应分析的注意事项15
  • 2.4 对应分析的数学原理15-24
  • 2.4.1 行轮廓和列轮廓15-18
  • 2.4.2 独立性的检验和总惯量18-20
  • 2.4.3 行、列轮廓的坐标20-21
  • 2.4.4 对应分析图21-24
  • 2.5 多重对应分析基本概念及其特点24-25
  • 3 教育回报相关理论及其影响因素25-32
  • 3.1 教育回报的相关概念与特点25-26
  • 3.2 教育回报的主要理论与方法26-28
  • 3.2.1 教育回报的理论基础26
  • 3.2.2 教育回报的一般理论与方法26-28
  • 3.3 教育回报的影响因素分析28-32
  • 3.3.1 教育回报的区域差异28-29
  • 3.3.2 教育回报的年龄差异29-30
  • 3.3.3 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30-31
  • 3.3.4 教育回报的行业差异31-32
  • 4 多重对应分析法在教育回报中的应用32-48
  • 4.1 多重对应分析法应用在教育回报中的可行性分析32
  • 4.2 基于多重对应分析法的教育回报研究实例32-44
  • 4.2.1 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32-35
  • 4.2.2 对应分析表与对应分析图结果分析35-44
  • 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与决策树回归模型的因素分析44-48
  • 4.3.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4-45
  • 4.3.2 决策树回归分析45-48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8-50
  • 5.1 研究结论48-49
  • 5.2 政策建议49-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云;;教育收益率估算中的几个方法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1期

2 姚先国,张海峰;中国教育回报率估计及其城乡差异分析——以浙江、广东、湖南、安徽等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白雪梅;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4 邓敏婕;;教育回报率估算方法及近期国内主要研究结果[J];经济视角(中旬);2012年02期

5 张车伟;;人力资本回报率变化与收入差距:“马太效应”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6 王海港;李实;刘京军;;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地区差异及其解释[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7 李祥云,范丽萍;西方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及其政策意义述评[J];教育与经济;2001年04期

8 马永霞;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拓展——从人力资本理论到新制度经济学[J];教育与经济;2004年02期

9 卢启程;李怡佳;邹平;;云南省区域农民收入与其受教育程度的关系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7年04期

10 郭丛斌;闵维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55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55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c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