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陕西省城乡统筹水平研究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陕西省城乡统筹水平研究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城乡关系、城乡统筹之间协调的发展,陕西省作为西部发展的重要省份,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在经济总量、社会生活水平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城乡差异化严重的现象,城乡统筹发展在统筹农村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人口与就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为此,笔者选取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开展了相关研究。 笔者在国内外有关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社会流动和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以2002年—2011年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为基点,构建了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指标评价分析模型,选取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四大方面的25个指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困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陕西省城乡统筹更好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目前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困境集中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上升获利空间较少;城乡之间社会保障覆盖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享用率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少,交通、邮政、水电、学校、医院和文化场所的设施建设较为不健全;城乡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是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大,城乡之间垃圾排放量大、治污能力不足和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较低。为了缩小城乡差距,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应立足于加快发展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自身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来促进陕西省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注重城乡间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乡联系融合力度,同时统筹城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强城乡互动,建设小城镇,提高城市化率,同时结合依托小城镇建设积极促进城乡就业,发挥工农业之间的反哺、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统筹 评价指标 因子分析 评价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及不足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方法12-14
- 1.3.1 系统研究分析12
- 1.3.2 比较分析法12
- 1.3.3 文献资料归纳整理法12-13
- 1.3.4 因子分析法13
- 1.3.5 因子分析法步骤及模型13-14
- 1.4 创新之处14
- 1.5 论文的写作思路与整体框架14-16
- 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16-20
- 2.1 概念界定16-18
- 2.1.1 城乡统筹16-17
- 2.1.2 二元经济结构17-18
- 2.2 相关理论18-20
- 2.2.1 人口流动理论18-19
- 2.2.2 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19-20
- 第三章 陕西省城乡统筹发展现状20-25
- 3.1 城乡统筹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20-21
- 3.2 城乡统筹陕西省基础设施发展现状21-22
- 3.3 城乡统筹陕西省社会发展现状22-23
- 3.4 城乡统筹陕西省生态环境发展现状23-25
- 第四章 陕西省城乡统筹水平分析25-37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5-27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25-26
- 4.1.2 指标体系的选取26-27
- 4.2 因子分析过程27-33
- 4.2.1 KMO值检验、R的特征值及贡献率28-29
- 4.2.2 载荷因子矩阵的建立29-33
- 4.3 因子分析结果评价33-36
- 4.3.1 第一主因子评析33-34
- 4.3.2 第二主因子评析34
- 4.3.3 第三主因子评析34-35
- 4.3.4 第四主因子评析35-36
- 4.4 本章小结36-37
- 第五章 陕西省城乡统筹水平总体性评价与发展建议37-44
- 5.1 加快发展农村建设,促进陕西省城乡协调发展37-39
- 5.1.1 推进陕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38-39
- 5.1.2 增强农村自身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39
- 5.2 加强城乡一体的制度建设,促进城乡联系39-42
- 5.2.1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39-40
- 5.2.2 加强陕西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40-41
- 5.2.3 陕西省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41-42
- 5.3 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42-44
- 5.3.1 建设小城镇,提高城市化率42-43
- 5.3.2 统筹陕西省城乡人口与就业发展43-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源湘;魏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冯建功;方美霞;;对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05期
3 张华瑛;;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1期
4 段娟;文余源;鲁奇;;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5 张仁健;周家茂;曹军骥;;中国沙漠化及其防治[J];中国粉体技术;2007年01期
6 李仙娥;梁武;;陕西省城乡统筹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飞天;2011年08期
7 严红;;试析二元结构论在我国统筹城乡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8年02期
8 刘志洪;;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含义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09年06期
9 赵欢;;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徐春宏;;基于因子分析的教学评价策略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李灿;企业经营战略业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刘泽双;基于和谐社会的城乡统筹就业的决策支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梅林;东北地区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胡宝娣;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多元统计分析在区域经济评价中的运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新新;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姜松;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制约因素及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倩;成都市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胜杰;陕西省科技进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麻福芳;城乡统筹视野下武汉市城乡差距变动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嵇囡囡;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王维;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体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付兆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吴小云;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中的城乡统筹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55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5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