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3:03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研究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社会工作在中国恢复重建以来,社会工作在我国教育领域和实践领域都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指导和鼓励的政策文件。北京市作为首善之区,也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意见,有明确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流动性大”、“工作压力大”、“工作倦怠”仍成为社会工作者队伍里常常出现的“工作感受”。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相对成熟的广州、深圳等地相应出现了数个“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研究。强烈的角色冲突、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状态造成直接的影响,极易形成职业倦怠感。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身心状态,对于社区的建设也存在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首先深入访谈了8名社区工作者,了解到社区工作者出现的工作压力、倦怠感情况,而后向北京市多个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发放问卷,得到有效问卷359份。本文的研究假设有:北京市社区工作者存在职业倦怠;北京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存在人口学变量差异;北京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与工作量、工作人际关系、福利待遇、个人身心健康具有相关关系。本文主要研究结果有:(1)北京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总体程度不高,但情绪衰竭相对比较严重;(2)北京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存在年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差异;(3)青年社区工作者流动性大,工作成就感低,老中青团队需磨合。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笔者从政府、人际支持和社区工作者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干预建议。
【关键词】:社区工作者 职业倦怠 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1 绪论6-8
- 1.1 研究背景6-7
- 1.2 研究意义7-8
- 1.3 论文结构8
- 2 文献综述8-13
- 2.1 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9-10
- 2.2 职业倦怠的测量10-11
- 2.3 职业倦怠的干预11-12
- 2.4 社工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12-13
- 3 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的个案访谈分析13-17
- 4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17-20
- 4.1 研究模型17
- 4.2 研究假设17-18
- 4.3 问卷设计18
- 4.4 调查对象概况18-19
- 4.5 调查的信度和效度19-20
- 5 调查结果与分析20-26
- 5.1 北京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20-23
- 5.2 北京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23-26
- 6 结论与建议26-32
- 6.1 研究结论26-29
- 6.2 干预建议29-32
- 参考文献32-34
- 附录34-37
- 致谢37-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晓波;陈凤荣;;工作倦怠的测量及其干预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2 李永鑫,白杨,李慧民;工作倦怠的测量与诊断[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张林英;;基于态度理论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探因与激励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4 沈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国际研究与经验启示[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王思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取向[J];学习与实践;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562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6297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