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灾后相关人员心理干预援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21:03

  本文关键词:灾后相关人员心理干预援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自然灾害 心理干预援助 危机干预


【摘要】:我国每年有众多的各类灾难发生,灾难对人们造成的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现代救灾的理念是两方面损失的救治并重,而心理创伤因难以平复和对于受创主体行为的直接作用更受到关注。由此,一种全新的救灾方式—灾后心理干预应运而生。这是针对灾难过后人们心理上损失采取的补救措施。具体指属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灾害出现后,经历了灾难的人可能会出现肉体伤害之外的一种精神性伤害,这种精神性伤害会导致被伤害的人员出现反应迟钝、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保持思维的敏捷度等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倾向或者对他人进行暴力犯罪的严重后果。灾后心理干预援助主要是为了使心理受到灾难伤害的人们能够重新获得安全感,使灾难带来的悲观、恐惧等负面情绪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从心理状态映射到生活中,可以在心里得到援助的同时恢复到以往的生活状态。目前,我国对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研究多是从实际工作出发,探讨如何做好灾后善后工作,而实证研究和具有群体针对性的疗法研究较少,许多理论流派和医学、心理权威疗法还未进行有效的整合,灾后心理干预援助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本文首先介绍了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我国目前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然后,论文介绍了我国现在灾后心理干预援助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在灾难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运作方式;在论文最后,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自然灾害 心理干预援助 危机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2.5;C912.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一、 导言11-19
  • (一) 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研究的缘起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2-14
  •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4-17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17
  • 1.文献研究法17
  • 2.调查研究法17
  • 3.系统分析法17
  • (四) 本文的创新之处17-19
  • 二、相关问题概念简述19-26
  • (一)什么是灾难与灾难心理的主要内容19-20
  • 1.什么是灾难19
  • 2.灾难心理的主要内容19-20
  • (二)灾后相关人员心理危机20-23
  • 1.受灾主体20
  • 2.救援人员20
  • 3.受灾人员灾后心理危机表现20-21
  • 4.救援人员灾后心理危机表现21-22
  • 5.灾后相关人员心理危机效应22-23
  • (三)什么是灾难救援以及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主要内容23-26
  • 1.什么是灾难救援23
  • 1.灾难救援23-26
  • 三、 论题阐释的理论基础26-31
  •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26-27
  • 1.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理论26
  •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6-27
  • (二) 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理论27-29
  • 1.创伤以及其流行学28
  •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28
  • 3.创伤后主要临床症状及救治28-29
  • (三) 灾难心理研究的系统观29-31
  • 1.环境因素29
  • 2.社会因素29-30
  • 3.生理因素30-31
  • 四、 开展心理干预援助的社会价值31-35
  • (一) 开展灾后心理干预援助是人道主义的重要展示31
  • (二) 推进灾后心理干预援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需要31-32
  • (三) 开展灾后心理干预援助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表现32-33
  • (四) 开展灾后心理干预援助有利于灾后重建33
  • (五) 重塑健康心理,有利于社会的团结稳定33-35
  • 五、 完善我国灾后相关人员心理干预援助的对策35-46
  • (一) 目前我国灾后相关人员心理干预援助存在的问题35-36
  • 1.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35
  • 2.缺乏政府主导的心理干预长效机制35
  • 3.专业心理干预专家队伍严重匮乏35-36
  • 4.专业理论研究较少36
  • 5.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36
  • (二) 灾后相关人员心理干预援助对策36-46
  • 1.完善相关法律体系36-37
  • 2.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创新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社会管理机制37-38
  • 3.加强社会支持,完善灾后心理干预援助的社会基础38
  • 4.设立专门机构,进行长期治疗规划38
  • 5.提高资质,建设专业化援助队伍38-39
  • 6.科学施用多种技术方法,重点遏制 PTSD 症状39-40
  • 7.借鉴国外经验,打造我国的 CISM 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体系40-41
  • 8.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心理干预援助41-43
  • 9.提升全民灾难危机意识,将相关人员心理援助干预纳入灾后重建整体框架43
  • 10.重视媒体宣传,创造灾后心理干预援助良好的社会环境43-44
  • 11.加强对非政府组织援助队伍的监督与扶持44-46
  • 六、 结论和展望46-48
  • (一) 主要结论46
  • (二) 问题展望46-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的研究成果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奇;;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李建明;杨绍清;;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心理状态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2期

3 赵鑫;;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追求——由地震灾后心理辅导引发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Z1期

4 张侃;王日出;;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年04期

5 王一鸣;;灾后相关人员心理援助干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疏德明;刘电芝;;心理的动态平衡论与和谐心理构建——兼谈灾后心理辅导[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7 李小霞;王卫红;;美国灾难心理服务对我国灾后心理重建的启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汪丽华;;从心理重建到生命提升——灾后心理重建与生命教育的实践与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10期

9 罗艳珠;赖小平;;灾区心理援建的几点思考——以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四川理县工作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宋旭红;尚志荣;李涛;赵瑾;李大雨;;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ABC干预的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时勘;王筱璐;;工作场所中员工抑郁症状的综合评估与诊断[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反常合道”与“诗性自由”[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范丽;面向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3 艾正扬;灾后心理救助社会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78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78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3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