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强化敏感性、网络游戏动机和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7-31 06:13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强化敏感性、网络游戏动机和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游戏成瘾 强化敏感性 网络游戏动机 中介作用
【摘要】:网络的出现为人们的游戏行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最为喜爱的网络娱乐方式之一。伴随着网络游戏的日益盛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研究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游戏玩家会经历与物质成瘾相类似的症状,如情绪改变(mood modification)、耐受性(tolerance)和突显性(salience)等。因此,对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是从人类神经生理机制的角度来解释其人格差异,主要是指个体对于奖赏和惩罚的感受性。Gray(1972)认为个体的强化敏感性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源于人的两个基本脑系统:行为激发系统(Behavior Activation System, BAS)和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 Inhibition System, BIS)。有研究发现个体的强化敏感性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但是已有的有关网络成瘾者人格特征的研究提示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网络成瘾类型的特点来分别进行相关研究。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研究者系统探讨强化敏感性与具体网络成瘾类型的关系。因此,本研究试图系统地考察大学生强化敏感性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另外,若要深入理解强化敏感性对网络游戏成瘾的作用机制,仅仅研究强化敏感性与网络游戏成瘾表现之间的直接关系就显得远远不够。很多研究发现,网络游戏动机会影响网络游戏成瘾,而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又受人格特质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结合网络游戏动机来考察强化敏感性人格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者及潜在人群的筛查、预防和干预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综上,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强化敏感性、网络游戏动机与网络游戏成瘾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变量分析。 通过上述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年级在网络游戏动机总分及各维度、网络游戏成瘾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在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动机总分及情绪发泄、成就寻求和游戏特征三个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相关分析表明:BIS、 BAS及三个分维度(奖赏回报、驱力和愉悦寻求)与网络游戏动机、网络游戏成瘾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网络游戏动机与网络游戏成瘾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3、层级回归分析表明:BIS、 BAS及三个分维度(奖赏回报、驱力和愉悦寻求)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尤其是BIS和BAS的驱力维度,它们对网络游戏成瘾有更强的预测作用。另外,BIS与BAS及三个分维度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4、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网络游戏动机在BAS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而网络游戏动机在BIS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网络游戏成瘾 强化敏感性 网络游戏动机 中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3
- 2 文献综述13-24
- 2.1 网络游戏成瘾及相关研究13-16
- 2.1.1 网络游戏成瘾概念界定13-14
- 2.1.2 网络游戏成瘾测量14-15
- 2.1.3 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机制15-16
- 2.2 网络游戏动机及相关研究16-17
- 2.2.1 网络游戏动机概念的界定16
- 2.2.2 网络游戏动机的分类与测量16-17
- 2.3 强化敏感性及相关研究17-19
- 2.3.1 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17-18
- 2.3.2 强化敏感性人格测量18-19
- 2.3.3 强化敏感性相关研究19
- 2.4 强化敏感性、网络游戏动机和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关系研究19-22
- 2.4.1 强化敏感性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19-20
- 2.4.2 强化敏感性与网络游戏动机的关系20-21
- 2.4.3 网络游戏动机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21-22
- 2.5 问题提出和研究总体设计22-24
- 2.5.1 问题提出22-23
- 2.5.2 研究总体设计23-24
- 3 实证研究24-27
- 3.1 研究目的24
- 3.2 研究假设24-25
- 3.3 研究方法25-27
- 3.3.1 研究被试25
- 3.3.2 研究工具25-26
- 3.3.3 施测过程及数据处理26-27
- 4 研究结果27-32
- 4.1 网络游戏动机和网络游戏成瘾得分上的性别、年级差异27-28
- 4.2 强化敏感性人格、网络游戏动机与网络游戏成瘾的相关分析28
- 4.3 BAS、BIS对网络游戏成瘾的预测作用分析28-30
- 4.4 网络游戏动机在BAS、BIS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30-32
- 5 讨论32-39
- 5.1 网络游戏动机总分及各维度与网络游戏成瘾的性别、年级差异32-33
- 5.2 BIS和BAS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33-36
- 5.2.1 BIS与网络游戏成瘾33-34
- 5.2.2 BAS与网络游戏成瘾34-36
- 5.2.3 BIS和BAS及其三个分维度的交互项与网络游戏成瘾36
- 5.3 网络游戏动机在强化敏感性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36-37
- 5.4 本研究的局限及干预意义37-39
- 5.4.1 本研究的局限37-38
- 5.4.2 本研究的干预意义38-39
- 6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6
- 附录46-49
- 后记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娜;佐斌;张陆;;大学生网络游戏动机与成瘾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4期
2 佐斌;马红宇;;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状研究——基于十省市的调查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楼高行;王慧君;;青少年家庭依恋、朋友依恋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02期
4 方杰;张敏强;邱皓政;;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5 才源源;崔丽娟;李昕;;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1期
6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年05期
7 张红霞;谢毅;;动机过程对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意向的影响模型[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8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6期
9 高文斌;陈祉妍;;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10 钱铭怡,罗珊红,张光健,陈萍,姚萍;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J];应用心理学;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597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97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