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政治认同与国民幸福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5:18

  本文关键词:政治认同与国民幸福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认同 认同 国民幸福感 和谐社会


【摘要】:我国当前正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发展之中,社会的经济发展结构、文意识化形态和社会价值观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样的社会形势的变迁随之对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方面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国民的政治认同对我国的国民幸福感有哪些影响;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的逻辑关系。 一国国民的政治认同对幸福感具有强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反之国民的幸福感程度又会对国民的政治认同产生强烈的影响。从而提出了提高国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一是制定以幸福感为核心和出发点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二是以人为本,提高政府的技术质量和民主质量;三是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四是进行税制改革,调节收入差距;五是加快完善城乡统筹,自由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六是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政策,保障社会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民主政治权利和自由。 提升国民的政治认同和幸福感,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坚持实行依法治国的政策,有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发扬先进的文化,努力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的水平和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更好的解决人们的医疗、住房和教育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问题;培育自身的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环境意识,有效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政治认同 认同 国民幸福感 和谐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21;C91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的目的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
  • 1.3 研究综述10-15
  • 2 政治认同15-25
  • 2.1 政治认同的基本概念15-16
  • 2.2 政治认同的内涵解析16-17
  • 2.3 影响政治认同的因素17-20
  • 2.3.1 经济因素17-18
  • 2.3.2 政治因素18-19
  • 2.3.3 文化因素19-20
  • 2.4 政治认同的功能及作用20-25
  • 2.4.1 政治认同是社会政治体系获得凝聚力的基础20-21
  • 2.4.2 政治认同有助于政治体系获得权威性21
  • 2.4.3 政治认同有助于政治体系获得合法性21
  • 2.4.4 政治认同是衡量政治体系的有力标尺21-22
  • 2.4.5 政治认同是对政治参与做出有效评判的重要指标22
  • 2.4.6 政治认同是政治获得稳定的一项重要前提22-25
  • 3 国民幸福感25-29
  • 3.1 幸福感的定义25
  • 3.2 幸福感内涵解析25
  • 3.3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25-29
  • 3.3.1 政治因素25-26
  • 3.3.2 经济因素26
  • 3.3.3 文化因素26
  • 3.3.4 社会因素26
  • 3.3.5 生态因素26-27
  • 3.3.6 其他影响因素27-29
  • 4 政治认同与国民幸福感的关系29-33
  • 4.1 政治认同对提高国民幸福感的影响29-30
  • 4.2 政治认同对国民幸福感的推动作用30-31
  • 4.2.1 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来影响了国民幸福感30
  • 4.2.2 通过影响收入分配来影响了国民幸福感30
  • 4.2.3 通过民主政治参与来影响国民幸福感30
  • 4.2.4 通过政治制度信任来影响了国民幸福感30
  • 4.2.5 通过影响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来影响国民幸福感30-31
  • 4.3 国民幸福感反之会影响国民的政治认同31-33
  • 4.3.1 文化程度对政治认同的影响31
  • 4.3.2 年龄和性别对政治认同的影响31
  • 4.3.3 生活压力对政治认同的影响31-32
  • 4.3.4 工作满意度对政治认同的影响32
  • 4.3.5 公民意识对在政治认同的影响32-33
  • 5 提高国民幸福感的途径33-39
  • 5.1 制定以幸福感为核心和出发点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33
  • 5.2 以人为本,提高政府的技术质量和民主质量33-34
  • 5.3 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34-35
  • 5.4 进行税制改革,调节收入差距35-36
  • 5.5 加快完善城乡统筹,自由流转的社会保障体系36
  • 5.6 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主政治权利36-39
  • 6 提升国民政治认同和幸福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39-45
  • 6.1 坚持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9-40
  • 6.2 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0-41
  • 6.3 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医疗、住房、教育等事关老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41-42
  • 6.4 不断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42-43
  • 6.5 培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43-45
  • 结语45-47
  • 致谢47-49
  • 参考文献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顺;试论政治环境的内涵与意义[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2 王渝乔;;国民幸福指数构建的新设想[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8期

3 刘昌明;论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政治认同的新趋向[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2期

4 郑振Oz,陈飞天,陈绍军;“十五”期间提高福建省农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闵学勤;张鸿雁;;和谐城市及其指标体系建构[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6 郭泽保;郭勇清;;公众满意度视域中的政府绩效评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陈湘舸;林洁;;论“环境时代”的生态文化[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孙凤;;性别、职业与主观幸福感[J];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9 罗楚亮;;城乡分割、就业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差异[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10 陈硕;;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自主权与公共品供给[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623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23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a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