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单亲家庭中儿童抗逆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2:26

  本文关键词:单亲家庭中儿童抗逆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单亲家庭 抗逆力 小组工作


【摘要】:核心家庭占社会的主导地位,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但是随着社会流动、社会变迁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单亲家庭。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以及迫于生计的需要,这些单亲家庭中的儿童由原来的核心家庭回归到父母的原生家庭中,家庭结构不完整,对应的家庭功能是否良好的发挥造成的结果不一样:结构不完整,家庭功能即离异后的父母依然对儿童表示关心,没有对儿童造成伤害,认为父母离异只是他们两人的问题,他们依然是爱我的,自己仍然是被认可的,这样的儿童不会存在相关的问题;然而结构不完整,离异后的父母对儿童不管不顾,儿童没有享受到这方面的关爱,没有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会伴随出现相应的问题,笔者研究的是第二种情况,即家庭结构不完整、功能缺失家庭环境下的儿童。父母角色的缺失、对应父母角色功能的缺失以及家庭功能的缺失,导致家庭的社会化功能以及情感支持等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造成单亲家庭中儿童与父母没有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家庭结构的变动、功能的缺失对儿童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出现如安全感的降低、自我评价降低、不信任他人等内在问题。抗逆力是人非常重要的品质,它注意发现和利用人类自身的内在优势、外在资源和潜能,帮助人们良好的适应环境、解决困难以及潜能激发。所以笔者引入抗逆力,通过前期调查和需求评估,结合单亲家庭中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抗逆力要素设计开展相关的小组活动,希望通过参与小组工作来提升单亲家庭中儿童的抗逆力,学会发现和利用自身的内在优势,拥有完美的个人形象感和积极乐观感;充分利用外界有利的外界资源,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以很好的姿态来面对家庭结构不完整、功能缺失对其造成的消极影响,形成内外部的和谐发展。在文章最后,笔者运用多种方式来评估抗逆力小组开展的有效性,通过参与小组工作确实提高了单亲家庭中儿童的抗逆力;同时,笔者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对如何更好地帮助单亲家庭,减少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单亲家庭 抗逆力 小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C913.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19
  • 一、研究背景8-9
  • 二、研究综述9-14
  • (一) 有关单亲家庭儿童问题的研究9-11
  • (二) 抗逆力研究综述11-13
  • (三) 述评13-14
  • 三、研究方法14
  • (一) 文献研究法14
  • (二) 问卷调查法14
  •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14-15
  • (一) 研究意义14-15
  • (二) 创新之处15
  • 五、理论依据15-19
  • (一) 抗逆力理论15-16
  • (二)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16-17
  • (三) 依恋理论17-19
  • 第二章 抗逆力提升行动研究设计19-23
  • 一、研究背景19
  • 二、研究因素分析19-21
  • 三、研究模型21
  • 四、需求评估21-22
  • 五、小组计划的制订22-23
  • 第三章 抗逆力提升的行动研究过程23-33
  • 一、抗逆力提升过程23-26
  • (一) 困难态度了解23-24
  • (二) 内在优势因素——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24-25
  • (三) 外部支持因素——关怀支持的环境25
  • (四) 效能因素——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目标制定25
  • (五) 抗逆力要素间的关系探析25-26
  • 二、小组效果评估26-31
  • (一) 问卷分析26-28
  • (二) 参与组员评估28-29
  • (三) 工作者自身评估29-30
  • (四) 志愿者反思30
  • (五) 督导评估30
  • (六) 家长反馈30-31
  • 三、小组反思31-33
  • (一) 小组效果的实现需要多次强化主题31
  • (二) 小组效果的实现需要多种方法的运用31-32
  • (三) 小组的巩固和发展32-33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33-35
  • 一、结论33
  • 二、讨论33-35
  • (一) 意识提升的重要性33
  • (二) 使成为主体的赋权33-34
  • (三) 效果持续性的思考34-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录37-56
  • 致谢56-57
  • 个人简历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孔芳;刘小霞;;上海市回沪知青子女抗逆力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2 田国秀;邱文静;张妮;;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熊远来;朱泮霏;张莉萍;;当前青少年抗逆力现状及其培养对策[J];社会工作;2012年05期

4 彭华民;刘玉兰;;抗逆力:一项低收入社区流动儿童的实证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朱虹;;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09期

6 郝帅;江南;时勘;;公务员抗逆力的干预策略实证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09期

7 韩丽丽;;青少年抗逆力与学校服务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对北京市1175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05期

8 沈春华;;内高班学生抗逆力培养的特点、途径和方法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2期

9 高天;;抗逆力的个案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年06期

10 陈蓓丽;;上海外来女工抗逆力研究[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将涛;;早期儿童抗逆力研究综述[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东波;颜宪源;;社会工作视阈下弱势群体抗逆力激发路径的思考——基于黑龙江省弱势群体现状的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张秀兰;社会抗逆力:风险管理理论的新思考[N];光明日报;2009年

2 韩自强 辛瑞萍 美国特拉华大学灾害研究中心 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从脆弱性向抗逆力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蓓丽;结构、文化和能动性:上海外来女工抗逆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朱眉华;困境与调适:乡城流动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征;组织面对灾难的抗逆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高杰;流动青少年抗逆力状态和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赵树理;流动儿童抗逆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4 祝嘉慧;城市贫困家庭抗逆力测量指标的修订与检验[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5 唐敏栋;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孙璐;家庭照顾者抗逆力提升的社区工作介入[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7 黄海燕;基于参考临界的社区抗逆力水平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陶梅江;社区抗逆力:社区面对灾难的抗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席娟;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师若隽;初中生抗逆力提升的小组工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53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53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