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重建过程中的国家与公民关系
本文关键词:社区重建过程中的国家与公民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单位制”的瓦解要求基层社区组织代替“单位”充当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与服务基本主体的角色,社区开始了从原来的纯粹居住区向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多元化社区的转型。随着人们与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新兴市民的公民意识开始萌发,体现公民个人主体意识的社会组织大量涌现。 30多年来,我国社区建设取得诸多突破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境,,以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为例,体制山、观念上、法制上、利益上多方面因素造成了政府在社区管理上职能发挥不当;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社区自治组织发育不良;社区中介组织发展尚属初步阶段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反映了传统“强国家—弱社会”模式下,国家与公民社会力量发展的不均衡性,社会力量弱小,社区建设缺乏社区参与和社区决策自上而下的动力机制,因此必须建构中国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合作关系,研究发现“强国家—强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不仅具有理论、法律法规、政策上的基础,更有现实中如广东乌坎村事件和无锡市春江花园社区业主自治的成功实例,同时这种新型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探求我国社会管理新方法,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强国家—强社会”是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发展的未来走向,必须采取转变和理顺政府职能;健全社区参与机制;改革和完善社区民主制度;发展社区自治组织,增强社区自治能力;培育社区中介组织等多种措施,在保证国家力量增长和作用发挥的同时,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使多元化的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最终实现“善治”。
【关键词】:社区转型 国家与公民关系 强国家—强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8
- 图表目录8-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9-10
- 1.1.1 选题的缘由9
- 1.1.2 选题的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主要观点、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13-15
- 1.3.1 主要观点及理论假设13
- 1.3.2 研究思路13
- 1.3.3 研究方法13-14
- 1.3.4 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公民社会与社区转型:理论的考察15-19
- 2.1 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15-18
- 2.1.1 概念辨析15
- 2.1.2 两分法与三分法之争15-16
- 2.1.3 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16-17
- 2.1.4 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几种类型17-18
- 2.2 公民社会与中国社区转型18-19
- 第三章 无锡社区发展现状研究--国家与公民关系视角19-31
- 3.1 无锡市社区发展情况概述19
- 3.2 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个案研究19-31
- 3.2.1 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调研实例19-24
- 3.2.2 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4-29
- 3.2.3 无锡市锡山区东亭街道社区发展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29-31
- 第四章 社区重建过程中对国家与公民关系的理论思考31-40
- 4.1 “强国家--强社会”的建设方向31-37
- 4.1.1 “强国家—弱社会”的传统制度模式及其弊端31-32
- 4.1.2 “强国家—强社会”的发展走向32-37
- 4.2 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型合作模式37-40
- 4.2.1 治理的内涵与特征37-38
- 4.2.2 治理的目标—善治38
- 4.2.3 治理视域下转型时期的社区管理38-40
- 第五章 国家与公民双向互动建设措施40-51
- 5.1 转变和理顺政府职能,实现“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换40-42
- 5.1.1 必须坚持三条原则40
- 5.1.2 必须理顺三对关系40-41
- 5.1.3 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41-42
- 5.2 倡导和发展居民参与,健全社区参与机制42-44
- 5.2.1 倡导和发展居民参与,必须要坚持两条原则42
- 5.2.2 倡导和发展社区居民参与,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42-44
- 5.3 改革和创新社区自治组织,增强社区自治能力44-47
- 5.3.1 组织体系44-45
- 5.3.2 运行机制45-46
- 5.3.3 理顺社区党组织、居委、业委会、物业公司四者之间的关系46
- 5.3.4 开拓多渠道投入机制46-47
- 5.3.5 加快社区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47
- 5.4 完善社区民主制度,提高社区民主建设制度化水平47-48
- 5.4.1 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完善选举制度47-48
- 5.4.2 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社区居民的决策权48
- 5.4.3 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社区居民的参与权48
- 5.4.4 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保障社区居民的监督权48
- 5.5 培育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提升社区服务功能48-51
- 5.5.1 推进基层政府与社区中介组织的良性互动48-49
- 5.5.2 积极搭建中介组织融入社区工作的“平台”49
- 5.5.3 发展壮大中介组织49
- 5.5.4 积极拓宽中介组织资金来源渠道49-51
- 结语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5
- 附录 1 调查问卷55-57
- 附录 2 无锡春江花园业主自治管理组织网络图57-58
- 附录 3 无锡春江花园业主自治资金运作图(1)58-59
- 附录 4 无锡春江花园业主自治资金运作图(2)59-60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轩;;号准社区和谐的脉搏[J];社区;2010年09期
2 王玉宝;吴先举;;社会资本的缺失与重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晓麟,周多礼,何军;创新——城市社区建设的灵魂——合肥市西市区社区建设调查报告[J];江淮论坛;2001年04期
4 徐金菊;;以社区自治为原则推进和谐社区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李发戈;;社区建设中的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J];重庆行政;2004年01期
6 李嘉碧;朱一中;;自上而下,绿色社区建设能走多远[J];社区;2010年15期
7 ;推动与自动[J];社区;2002年09期
8 杜德印;;社区建设从“行政管理”走向“公共治理”[J];社区;2006年13期
9 高剑光;关于社区民主自治的调查报告[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S1期
10 许朗;;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之国;;社会管理创新与社区建设问题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2 谢菊;;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责任[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吴刚;;关于北京市东城区“胡同民主现象”的调查与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4 林伍龙;;加强社区建设为老年人创建一个温馨的乐园[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尹峻;;昆明宜居社区功能研究[A];2009-2010昆明市社会科学院成果选集[C];2011年
6 张静;;“社区建设”的不同涵义[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7 郎晓波;;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公共领域的再建构:一个经济社会学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海波;;社区传播内涵浅析[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路路;;关于社区建设研究的几点思考[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后记[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国华 陶淘;建立健全体制 提供服务保障[N];中华建筑报;2009年
2 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阮先强;我市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强[N];咸宁日报;2010年
3 袁方成 盛元芝;美国社区:会呼吸的生命体[N];中国社会报;2011年
4 本报通讯员 孟健;新型社区“为有源头活水来”[N];济南日报;2009年
5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 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筑牢社会管理基石[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首席记者 于航;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建设和谐幸福城市[N];牡丹江日报;2011年
7 周志丹 首席记者 于航 记者 付宇;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平台[N];牡丹江日报;2011年
8 西城区民政局局长 陈艳;务实推进社区建设 创建社会和谐的实践途径[N];北京社会报;2005年
9 黄利群邋记者 黄良龙;市政协开展社区建设视察活动[N];上饶日报;2008年
10 吴清玲邋邢丽利;平泉县培育新型邻里关系促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N];承德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梅;城市化进程中转制民族社区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钟福国;少数民族移民社区的成长—瓜州回族东乡族疏勒河移民村的民族学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东;虚拟学术社区知识共享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肖星;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建设[D];上海大学;2007年
5 尹维真;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忠怀;空间重构与社会再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业勤;互动论视角下的我国当代城市社区建设[D];上海大学;2008年
8 薛文同;社会资本转换与社区建设的互动:中国的经验[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李伟梁;城市利益关系的社区调整及其发展趋势[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薇;空间·权力:社区研究的空间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蓝兮;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居民参与情况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2 宋颂;我国社区直选制度的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婉雪;新型农村村民的社区社会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玉民;长春市二道区社区建设论析[D];吉林大学;2004年
5 王雪雯;从“大院”到“社区”[D];山东大学;2010年
6 夏继舟;社区建设中基层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关系探析[D];复旦大学;2010年
7 刘红南;我国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功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寒冰;郑州市社区建设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孙华;少数民族城市区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10 华荷锋;高校学生社区建设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65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65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