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3 13:26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媒介素养 青少年 现状 对策


【摘要】: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网络浪潮已经席卷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时代的来临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个时代里,不仅媒介精英逐渐走下神坛,普通网民纷纷拿到了生产与传播信息的魔杖,而且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的日益风靡,网络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更是直线飙升。但与此同时,由于信息生产者陡然增多并且素质参差不齐,信息过载与信息碎片化等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这不仅让人们快速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与日俱增,网络上结构完整的高质量信息也变得凤毛麟角。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以从容应对信息过载与信息碎片化等问题。 对传统媒介素养理论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其所强调的“媒介批判能力”已经没法让信息过载等新问题迎刃而解。因此,结合当前的文化与社会语境,建构全新的网络媒介素养理论,并将重心放到“信息管理能力”和“媒介参与能力”上来,着重培养人们应对信息过载与信息碎片化等问题所需的筛选能力、甄别能力、整合能力以及进行信息初级生产与再生产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此外,在讨论网络媒介素养问题时,青少年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网络赋权的视角来看,网络本质上就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在被网络赋权之后,既有可能利用网络搭建起知识共享的平台,进而促成团结互助意识的形成,也有可能在互动沟通中加剧信息污染甚至走向群体极化。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看,青少年如果缺乏网络媒介素养,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下很有可能会出现认知偏差、情感消极、行为失范等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网络媒介素养不可或缺。 笔者以湖南省三所中学的300名中学生为对象,对当前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实证调研,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娱乐化取向严重、信息观念错误以及参与媒介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与当前公众话语普遍以娱乐化的形式出现以及青少年习惯于消极被动等有定的关联,更与当前青少年普遍缺乏信息管理能力和媒介参与能力息息相关。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不仅要对症下药,将帮助青少年确立理性的情感取向、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培养互助的传播意识作为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三大核心,而且必须步步为营,从帮助青少年更新信息观念、掌握信息技术两个维度出发,逐步开展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观念教育和技术教育,并最终将其落实到全方位互动型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的建立与执行上。全方位互动型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模式的建立,不仅需要针对青少年的特质,建立起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核心互动关系,而且必须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让这三者既各司其职又携手并进,从而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外围互动关系。当然,网络发展日新月异,青少年的群体特征也在不断变化,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研究也必须不断突破与创新。想要通过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确保青少年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网络媒介素养 青少年 现状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206-4;C913.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7
  • 第一章 网络时代的来临与媒介素养的转型17-30
  • 第一节 网络时代的来临17-21
  • 一、网络时代大众传播的特征18-19
  • 二、网络时代大众传播引发的问题19-21
  • 第二节 媒介素养的转型:从传统媒介素养到网络媒介素养21-30
  • 一、传统媒介素养21-24
  • 二、网络媒介素养24-30
  • 第二章 提升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必要性30-39
  • 第一节 网络赋权:网络是把“双刃剑”30-34
  • 一、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机遇32-33
  • 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挑战33-34
  • 第二节 青少年缺乏网络媒介素养可能出现的问题34-39
  • 一、认知偏差35-36
  • 二、情感消极36
  • 三、行为失范36-39
  • 第三章 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39-58
  • 第一节 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实施39-41
  •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39-40
  • 二、调查内容40-41
  •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的结果41-54
  • 一、青少年的网络媒介接触习惯42-45
  • 二、青少年的信息管理能力45-51
  • 三、青少年的媒介参与能力51-54
  • 第三节 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缺失的表现54-58
  • 一、青少年上网的娱乐化取向严重54-55
  • 二、青少年网上求知时存在贪婪心理55-56
  • 三、青少年的媒介参与能力不容乐观56-58
  • 第四章 提升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对策58-70
  • 第一节 提升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三大核心58-62
  • 一、确立理性的情感取向:从“娱乐至死”到“快乐有度”58-59
  • 二、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从“多多益善”到“去广求精”59-60
  • 三、培养互助的传播意识:从“各自为政”到“互利共赢”60-62
  • 第二节 提升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的两个维度62-65
  • 一、更新信息观念62-63
  • 二、掌握信息技术63-65
  • 第三节 建立全方位互动型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模式65-70
  • 一、以青少年为中心的核心互动关系的建立66-68
  •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构成的外围互动关系的建立68-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7
  • 附录77-80
  •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77-78
  • 我国育少年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问卷78-80
  • 致谢80-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上)──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J];当代传播;2000年02期

2 路琳;闫帅旗;;网络媒介情结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丁未;;新媒体赋权:理论建构与个案分析——以中国稀有血型群体网络自组织为例[J];开放时代;2011年01期

4 杨华;;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媒介文化理论述略[J];新闻界;2005年06期

5 黄永宜;;浅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J];新闻界;2007年03期

6 陈少徐;张晓冰;;媒介素养教育:整饬青少年网络行为失范的路径[J];新闻界;2009年05期

7 孙婧玉;;对《娱乐至死》一书的反思[J];金田;2013年07期

8 孙冉;;论网络信息的CARS过滤机制[J];情报杂志;2007年01期

9 赵若尘;;中小学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策略研究[J];青年记者;2009年32期

10 张怀琛;;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思考[J];青年记者;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勇;手机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7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67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