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前世”与“今生”

发布时间:2017-08-15 03:03

  本文关键词: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前世”与“今生”


  更多相关文章: 回族女性 经商 身份转变


【摘要】:自西方女性主义与女性人类学的兴起与发展以来,对女性的研究在学术界开始占据一定地位,特别是民族学与人类学,强调以更贴近女性意志的田野调查方法来反映一个更加真实的女性发展。回族女性是女性群体中特殊的一支,因其所受到的除了传统文化的定义外还受到了来自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而对回族女性问题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一个领域。 在前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都以回族妇女这一较大的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们在社会转型期的行为、观念的分析,归纳出了其发展的普遍性和规律性。而笔者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更小的“回族经商女性”为调查对象,结合女性人类学及女性心理学对其行为做一较为深刻的描述。 本文以回族经商妇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宁夏吴忠为田野点,通过对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经营类型的分类及其经营特点的概述,分析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妇女观对女性发展的影响。以民族志的手法,具体论述了吴忠回族经商妇女在选择走向经商道路上时所经历的困难、挫折及其在获得成功之后的生活状况、家庭地位及其人生观上的转变。在最后,通过对回族经商妇女的经营“禁区”的分析,通过对回族经商妇女在实现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转身”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回族经商妇女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的问题及其所体现出的现代性,并在结语处以小见大对文章进行了升华与总结。
【关键词】:回族女性 经商 身份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5;C913.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4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7-8
  • 一、选题缘由7
  • 二、选题意义7-8
  • 第二节 回族女性研究现状及述评8-11
  • 一、回族女性教育类研究8-9
  • 二、经济发展中的回族女性9-11
  • 三、回族女性的宗教类研究11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范式及方法11-14
  • 第一章 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田野调查14-19
  • 第一节 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由来14-16
  • 一、吴忠商业的历史状况14-15
  • 二、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来源15-16
  • 第二节 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经营种类及特点16-19
  • 一、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经营模式类型16-17
  • 二、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年龄段分类特点17
  • 三、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经营种类17-19
  • 第二章 “前世”的故事——传统岁月中的回族“婆姨”19-26
  • 第一节 “神秘的面纱”——伊斯兰教义中的女性形象19-20
  • 第二节 传统“官方语”的定义——传统汉文化与回族文化的双重约束20-22
  • 一、传统汉文化的印象20-21
  • 二、回族文化的影响21-22
  • 第三节 “民间”印象——“锅灶”“针线”“传宗接代”的责任22-24
  • 一、“锅灶”与“针线”22-23
  • 二、“传宗接代”23-24
  • 第四节 自我意识的束缚24-26
  • 第三章 “转身”的故事——吴忠回族经商妇女的“四部曲”26-35
  • 第一节 起点——“被逼无奈”与“夫唱妇随”的选择26-28
  • 第二节 曲折——在困境中探寻出路28-31
  • 第三节 淘汰——“优胜劣汰”的残酷事实31-33
  • 第四节 成熟——身份的转变33-35
  • 第四章 “今生”的故事——破茧成蝶35-42
  • 第一节 回族经商妇女的幸福观35-37
  • 第二节 回族经商妇女的追求与价值实现37-38
  • 一、由经济独立到人格独立37-38
  • 二、家庭话语权的提升38
  • 三、另一个“惊喜”38
  • 第三节 来自社会与“他者”的肯定38-42
  • 一、政府——新时代的女榜样39
  • 二、婆婆——贤孝儿媳39-40
  • 三、丈夫——我家里的“女掌柜”40
  • 四、员工——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40-42
  • 第五章 对回族经商妇女的思考42-48
  • 第一节 经商中的“禁区”与女性禁忌42-44
  • 第二节 “双重身份”的自我感知44-45
  • 一、来自观念的冲突44
  • 二、来自传统角色定位的“分裂”44
  • 三、来自“前台”压力的失衡44-45
  • 第三节 回族女性经商的现代分析45-48
  • 一、对幸福感的评价提升45-46
  • 二、消费观念的改变46
  • 三、经济管理支配权的提升46-47
  • 四、角色认知的改变47-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附录53-57
  • 谢辞57-58
  •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冬梅;张新霞;;中华民族妇女传统道德观及其现代转换[J];沧桑;2009年02期

2 陈思琴;;“蜡烛两头烧”——论当代中国妇女生存境况[J];长江论坛;2008年06期

3 孙理兴;中国古代妇女伦理模式述论[J];道德与文明;2000年03期

4 冯雪红;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杨红辉;社会文化与女性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6 蒋清凤;莫爱屏;;男权文化话语语境下职业女性的困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马东平;论伊斯兰教法之妇女观[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马桂芬;;多元文化中的回族妇女——临夏回族妇女发展观念的田野调查[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9 陈延超;市场经济与少数民族女性角色转变——以三亚回族妇女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韩风;;文化视角下女性角色与身份的建构[J];东南传播;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美琴;女性的选择权与劳动参与决策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2 胡怀敏;我国女性创业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杨洪兴;幸福的根据——关于生命幸福观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5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75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6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