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15 06:30
本文关键词:论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西方思想纷至沓来,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现实主义、科学主义等都曾盛行一时,躲避崇高、崇尚世俗、张扬个性、追求自我价值,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与此同时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的弊端、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因此要引起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却陷入危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加的突出和棘手,需要迫切的解决。 本文着手于现实生活问题,用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应用于全文分析新的生活方式的构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对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多角度分析,深化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从人类的角度,精神需要是人类与其它动物根本区别的主要标志。从人与人的角度,精神需要是反映人的本质的内在表征;从人与自身的角度,精神需要是为了完善自我的精神世界。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各种关系全面、协调的发展,新的生活方式的构建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的生活方式的构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正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生活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综合。这个就叫做生活的方式。对生活方式的研究还没有明确的严格定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的论述,散见于马克思前后的许多著作中。所谓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某种内在的东西的发展,人究竟发展什么以及如何发展,完全取决于人的内在本质是什么。马克思正是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证与对人的本质的探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部分介绍了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理论意义:有利于深入认识生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有利于巩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实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稳定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基础性问题;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感任重而道远;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只是我们中国的发展战略,而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第三部分介绍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的弊端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的弊端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主义影响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当前社会人的主体性被规定为消费的主体性,严重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第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主义消磨人的意志,并最终会葬送人类文明的成果。人类已站在了悬崖的边缘,是该清醒的时候了。第三,现实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实主义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第四,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主义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第五,科学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科学主义加剧了人的精神世界的贫乏。 第四部分介绍了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构建新的生活方式的建设性路径。第一,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指导人类新的生活方式的构建。第二,通过教育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新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第三,改变把劳动视为一种手段,,使劳动成为目的本身。第四,改变消费模式加大文化消费活动的比重。第五,认真审视现阶段人的交往方式。第六,提高休闲活动的层次和品味。
【关键词】:马克思 生活方式 人的全面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3.3;B03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6
- (一)选题意义11-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2-14
-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14-16
- 一、马克思关于生活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理论概述16-22
- (一)生活和生活方式16-18
- 1. 生活的内涵16
- 2. 生活方式的内涵16-17
- 3. 生活方式的特点17-18
-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理论概述18-20
- 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18-19
- 2. 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是现实中的人19
- 3. 人的全面发展存在于人的历史的生成过程之中19-20
- (三)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20-22
- 1. 生活方式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20
- 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新的生活方式的归宿20
- 3. 生活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实践过程之中20-22
- 二、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22-25
- (一)理论意义22-23
- 1. 有利于深入认识生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22
- 2.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2-23
- 3. 有利于巩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3
- (二)现实意义23-25
- 1.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23
- 2.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23-24
- 3. 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4-25
- 三、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的弊端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25-32
- (一)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25-26
- 1. 消费主义的内涵及表现25
- 2. 消费主义制约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25-26
- (二)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26-27
- 1. 享乐主义的内涵及表现26
- 2. 享乐主义消磨人的意志并最终会葬送人类文明成果26-27
- (三)现实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27-28
- 1. 现实主义的内涵及表现27-28
- 2. 现实主义加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28
- (四)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28-30
- 1. 个人主义的内涵及表现28-29
- 2. 个人主义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29-30
- (五)科学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30-32
- 1. 科学主义的内涵及表现30
- 2. 科学主义加剧了人的精神世界的贫困30-32
- 四、构建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32-45
- (一)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指导新的生活方式的构建32-33
- 1.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兴起32
- 2.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32
- 3.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思想对构建新的生活方式的指导意义32-33
- 4. 构建新的生活方式蕴含于人的解放道路的探索之中33
- (二)通过教育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新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33-35
- 1. 重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33-34
- 2. 实施终身教育,实现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34
- 3. 加大教育投入,用教育唤醒人的自我意识34-35
- 4.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承担起建立构建新生活方式的责任35
- (三)改变把劳动视为一种手段,使劳动成为目的本身35-37
- 1. 逐步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劳动35-36
- 2. 完善法律法规,合理调整劳动时间比例36
- 3. 加强个人或群体间互相学习,增强劳动的自主性36-37
- 4. 正确理解劳动的社会性和科学性37
- (四)改变消费模式加大文化消费活动的比重37-39
- 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37-38
- 2. 加强文化建设,改变消费模式38
- 3. 整合科技与教育,用先进文化引领人的消费38-39
- 4. 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提高整体文化消费能力39
- (五)认真审视现阶段人的交往方式39-42
- 1. 正确认识当下人的交往39-40
- 2. 发挥主体间性在交往中的积极作用40-41
- 3. 注重主体交往间的均衡或平等41
- 4. 交往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程度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41-42
- (六)提高休闲活动的层次和品味42-45
- 1. 正确认识现阶段人的休闲活动42
- 2. 转变休闲模式,挖掘休闲的创造意蕴42-43
- 3. 改善休闲的精神状态43
- 4. 完善休闲的实践目标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51
- 后记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陆彦明,马惠娣;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1期
2 R.尼斯贝特;李肃东;罗梭永;;个人主义[J];哲学译丛;1991年02期
本文编号:676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67671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