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和为贵”的观念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和为贵”的观念
【摘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C092
【目录】:
- Résumé en chinois2-4
- Introduction4-8
- Chapitre Ⅰ - La paix sous le ciel8-14
- Ⅰ.1. L'harmonie de la conformité8-10
- Ⅰ.2. La recherche de l'harmonie10-11
- Ⅰ.3. Un principe pratique et essentiel pour les Chinois11-14
- Chapitre Ⅱ - Vivre en bonne intelligence14-21
- Ⅱ.1. La formation de l'ethnie Han14-16
- Ⅱ.2. L'objectif de l'unification16-18
- Ⅱ.3. Un phénomène typique d'assimilation: du bouddhisme indien au bouddhisme chinois18-21
- Chapitre Ⅲ - A bon salut, bon accueil21-26
- Ⅲ.1. De Zhang Qian a Zheng He21-22
- Ⅲ.2. La méthode d'accommodation22-24
- Ⅲ.3. La querelle des rites24-26
- Chapitre Ⅳ - La coexistence pacifique26-32
- Ⅳ.1. Les cinq principes26-28
- Ⅳ.2. Une diplomatic pour le maintien de la paix mondiale28-29
- Ⅳ.3. L'approche multilatéral et l'anti-hégémonisme29-30
- Ⅳ.4. Un grand pays responsable30-32
- Conclusion32-37
- Bibliographie37-38
- Remerciements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巧玉;关于"和为贵"的几点思考[J];教育艺术;2002年03期
2 周介;人际关系与健康[J];心理与健康;1995年03期
3 黄兆龙;“和为贵”校长赢得公众的要诀[J];山西教育;1998年01期
4 姚春敏;;“和”与大国之道[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尹兰花;;浅析历史告诉我们什么——近现代的中日关系有感[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年02期
6 黄桂平,王和平;“和为贵”刍议[J];甘肃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7 唐贤秋;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传统文化因素探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马志伟;;谈中华民族“和”的思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徐平华;周国琴;;传统“和治”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J];前沿;2010年15期
10 杨艺;从中国地缘文化看中国人“和为贵”的平和心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顺先;;孔子的智慧与二十一世纪的人类和平[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Variation of the grand mean value of Si-O distances in metamorphic reaction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C];2001年
3 魏勇;肖池阶;濮祖荫;洪明华;万卫星;刘振兴;;2004年3月18日高纬磁层顶多重通量管事件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甄里;;序八(Foreword)[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5 包红军;赵琳娜;何倚;Pappenberger Florian;;TIGGE降水与水文模型的耦合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蔚山大公园[A];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第6届风景园林奖2009获奖作品集[C];2010年
7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Beijing Forum 2006[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北京论坛(2006)论文选集[C];2006年
8 田静;;前言[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9 刘思峰;邓聚龙;;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10 解顺强;;调整型抽样方案中“累计5批规则”的中止概率[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瑜;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为贵”[N];宜春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海鹰;调查:农村仍推崇“孝为先”“和为贵”[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潘志耘;范水法庭用调解诠释“和为贵”[N];江苏经济报;2008年
4 记者 郭春雨 王珏;省高法倡导执行工作“和为贵”[N];北方法制报;2005年
5 华北电力大学 包万平;有批判的教育才有希望[N];科技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姜圣瑜 刘艳元 本报通讯员 谢江平;昨晚,数十万人涌向夫子庙[N];新华日报;2009年
7 无暇;唇齿相依的“冤家”别忘“和为贵”[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中共哈尔滨市委讲师团 艾立华;从“斗争”到“和谐”[N];哈尔滨日报;2009年
9 刘武俊;和谐社会的法治隐喻[N];深圳特区报;2005年
10 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 教授 应怀樵;新时代应有创新的“和谐文化”[N];经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机械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2 马翠兰;柚(Citrus grandis Osbeck)对盐胁迫的生理反应及适应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3 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洪石;战国秦汉漆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龚国强;隋唐长安城佛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罗家湘;《逸周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周林彬;WTO规则的法律经济分析与中国经济法理论创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张强;中国家族企业的用人模式[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韩小龙;《南总里见八犬传》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国艳;中国人“和为贵”的观念[D];外交学院;2005年
2 蒋虹;汉英称谓系统之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王远飞;国家利益在50年中苏、中俄关系中的体现[D];外交学院;2001年
4 朱建婷;论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文化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赵景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探讨[D];山东大学;1986年
6 罗文刚;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李彦;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0年
8 姜良存;蒲松龄对两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马兆杰;味美论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军;1958年的《人民文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721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2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