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助医服务需求与调度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养老助医服务需求与调度优化研究
【摘要】: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己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随着老年人对照顾、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子女为赡养主体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往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尤其是在老年人口就医陪护问题中更存在着客观的、严峻的供需不平衡的态势。因此,在家庭陪护能力严重不足、社会组织陪护能力缺乏的背景下,通过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助医服务为家庭分担部分的养老压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究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与家庭、社会组织陪护能力的现状,找出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与现有助医陪护资源供给的差距及原因,本文系统性考虑了养老助医陪护供给体系中的三个主体(家庭、社会组织、第三方),构建了养老助医陪护供给体系。为了探讨现阶段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与现有助医陪护资源(家庭、社会组织)供给的差距,本文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评价老年人助医陪护的需求及现有资源的陪护能力。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与现有助医陪护资源能力存在差距的原因,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各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对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现有资源陪护能力产生的影响,也为有针对性的提高现有助医陪护资源(家庭、社会组织)的陪护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针对现有助医陪护资源(家庭、社会组织)的陪护能力无法满足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的问题,本文提出在养老助医陪护供给体系中积极引入第三方养老助医陪护机构的对策。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助医服务是在当今家庭、社会组织陪护资源有限、智能助医技术条件应用有限的情况下,解决老年人就医陪护问题的重要方法。为了优化第三方养老服务助医服务的服务成本与服务质量,本文探究了养老助医服务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启发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构建了通过调度管理来降低养老助医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策略。为了更有效的促进养老助医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政府、老年家庭、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从制度层面保障养老助医服务的规范化运营,老年家庭需要增强成员间的关爱并正确的认识、选择养老助医服务,社会组织需要从企业的层面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事业,通过各方努力保障养老助医服务的持久运营发展。
【关键词】:养老 助医服务 需求 调度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97.1;C913.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9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3-17
- 1.1.1 研究背景13-16
- 1.1.2 选题的意义16-17
- 1.2 文献综述17-24
- 1.2.1 国内关于老年人就医问题研究17-20
- 1.2.2 国内关于养老助医问题研究20-22
- 1.2.3 国外关于养老助医问题研究22-23
- 1.2.4 研究评述23-24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4-27
- 1.3.1 研究的内容24-27
- 1.3.2 研究的方法27
- 1.4 创新点27-29
- 第二章 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与家庭陪护能力研究29-50
- 2.1 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的调查统计分析29-39
- 2.1.1 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29-31
- 2.1.2 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特征分析31-39
- 2.2 家庭陪护能力的调查分析39-48
- 2.2.1 子女陪护能力及定量评价指标分析39-43
- 2.2.2 配偶陪护能力及定量评价指标分析43-47
- 2.2.3 其他亲属陪护能力及定量评价指标分析47-48
- 2.3 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与家庭陪护能力匹配分析48-49
- 2.4 小结49-50
- 第三章 社会组织陪护能力现状研究50-74
- 3.1 社会组织助医陪护能力现状统计分析50-58
- 3.1.1 邻居陪护能力现状统计分析50-52
- 3.1.2 朋友、同事陪护能力现状统计分析52-53
- 3.1.3 其他社区组织陪护能力现状统计研究53-58
- 3.2 社会组织助医陪护能力影响因素分析58-72
- 3.2.1 邻居助医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58-64
- 3.2.2 朋友、同事助医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64-69
- 3.2.3 其他社会组织陪护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69-72
- 3.3 老年人助医陪护需求与社会组织陪护能力匹配分析72-73
- 3.4 小结73-74
- 第四章 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需求的实证分析74-92
- 4.1 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的需求现状研究75-77
- 4.1.1 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的发展优势分析75-76
- 4.1.2 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的需求统计分析76-77
- 4.2 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的需求影响因素研究77-91
- 4.2.1 老年家庭的收支情况77-78
- 4.2.2 现有助医陪护资源满足情况78-81
- 4.2.3 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的效益81-82
- 4.2.4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82-91
- 4.3 小结91-92
- 第五章 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调度优化研究92-110
- 5.1 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的服务成本与质量优化分析92-96
- 5.1.1 第三方助医服务的服务成本优化分析92-94
- 5.1.2 第三方养老助医的服务质量优化研究94-95
- 5.1.3 优化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的服务成本与质量研究95-96
- 5.2 第三方养老助医服务的服务成本优化策略96-99
- 5.2.1 问题描述与假设96-97
- 5.2.2 基于服务成本优化的助医服务调度建模97-99
- 5.3 基于服务成本优化的助医服务调度模型求解99-101
- 5.4 算例研究101-109
- 5.5 小结109-110
- 第六章 发展养老助医服务的对策建议110-122
- 6.1 养老助医陪护供给体系构成分析110-112
- 6.2 关于政府层面112-116
- 6.2.1 立法引导层面112-113
- 6.2.2 产业建设层面113-115
- 6.2.3 评估及监督层面115-116
- 6.3 关于老年家庭层面116-117
- 6.3.1 对于“四二一”等基础家庭116-117
- 6.3.2 对于“失独家庭”等特殊家庭117
- 6.4 关于社会组织层面117-119
- 6.4.1 加强社区邻里关系的互动117-118
- 6.4.2 促进储蓄式养老体系的构建118-119
- 6.4.3 推进社区志愿活动的开展119
- 6.5 关于第三方养老助医机构方面119-120
- 6.5.1 提高服务的质量119-120
- 6.5.2 降低服务的成本120
- 6.6 小结120-122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22-123
- 参考文献123-126
- 附录126-137
- 附录 1126-133
- 附录 2133-13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137-138
- 致谢138-1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9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成功举办[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年09期
2 李宁;张九妹;吕金捍;杜康;;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第三方的模式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3年03期
3 徐国;;涉水未深的“第三方”[J];中国药店;2006年12期
4 宋昌稳;徐忠伟;郭晨蔚;孟龙;;某县医院开展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年06期
5 徐国;;“第三方”模式考[J];中国药店;2009年06期
6 刘晓佳;;第三方在医患谈话中陈述病情时所起的作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梅特勒-托利多倾力协办2011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J];分析化学;2011年10期
8 周慧光;;夹缝中生存的第三方健康管理业务[J];卫生软科学;2006年06期
9 和新颖;李忠超;郭利侠;杜雁平;高薇;;对医院引入第三方机制开展社会评价的研究报告[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年03期
10 本刊编辑部;FDA510(k)第三方评审服务向我国敞开大门[J];中国药业;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玲;;从第三方的来源看各自拥有的优势[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2 谢娉;马剑虹;;基于社会学习的第三方惩罚行为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吴方方;;浅谈施工过程中的测绘第三方检测[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劲松;陈哨东;邹杰;;影响国外第三方瞄准越肩发射的原因分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5 钱江;;第三方如何规避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风险[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证券时报记者 程俊琳;第三方销售盈利模式困局难破[N];证券时报;2012年
2 卢丽丽;电商物流考题:自建还是选择第三方?[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王云立;第三方治污,,营造三方共赢[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苏报评论员 金根;借力“第三方”来治污大有可为[N];苏州日报;2014年
5 ;第三方软件支持让用户受益[N];网络世界;2007年
6 本报记者 陈全育 实习记者 左秋红;吃透“老本行” 勇当“第三方”[N];中国航天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黄杰;电煤争端新解:借道第三方“明度陈仓”[N];中国经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志军 木岩;谁来调查“第三方调查”?[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 魏英杰;被误读与滥用的“第三方”[N];杭州日报;2010年
10 ;入室测温应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N];大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明星;“第三方外交”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第三方调查的法律规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万双杰;家庭中第三方抱怨及其回应的会话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3 车洁;我国地级市政府绩效评估第三方参与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洁;徐州市第三方稳评机构监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张旭;第三方石化物流企业业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梁亚辉;中国天然气管网第三方准入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尹哲;冲突管理中第三方干预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李子浩;我国第三方财富管理发展中的问题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9 李信鸽;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民事责任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10 林阳阳;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契约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4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64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