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对癌症患者的个案介入研究
本文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对癌症患者的个案介入研究
【摘要】:本文是一项有关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个案工作的实务研究。进入20世纪后,我国癌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癌症的治疗给患者带来身体、心理上的折磨,给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压力,同时也造成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医患矛盾突出。癌症患者渴望得到更多心理社会层面的关怀,但现有的医疗模式却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医务社会工作作为助人自助的专业,能够运用专业方法介入癌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一方面为癌症患者个人提供全面的照顾和心理认知治疗,另一方面改善患者的社会环境、帮助患者寻找经济帮扶、构建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实现患者最佳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生理痛苦、提高患者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懫用文献法、个案访谈法,以阶段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社会支持系统理论为依据,在梳理了国内外医务社会工作对癌症患者个案介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陕西省X市三甲医院肿瘤科的癌症患者为调查对象,共访谈到18例癌症患者和家属。文章首先分析了癌症患者群体的现状及困境,目前癌症患者数量众多,且存在经济困境、心理行为困境、服务支持困境。其次,从微观层面通过接案前准备——接案——介入——结案——评估的流程对两个典型个案进行介入服务。案例一是一位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的晚期甲状腺癌患者。通过社工的介入,为案主寻求经济帮助,通过陪伴支持缓解案主的悲伤情绪,通过人生回顾肯定案主人生的意义。帮案主实现人生最后阶段的心愿,平静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案例二是一位在城市工作、文化程度较高、较年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社工介入,为案主寻求经济帮助、帮助案主科学认识乳腺癌,实现朋友、家人、医生对案主的情感关怀,构建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重构案主的身心平衡,帮助案主以乐观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最后,基于实地调研和个案介入实践,文章总结了医务社会工作对癌症患者开展个案工作的现实困境,要表现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工作开展困难和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面临诸多伦理难题两方面。文章从社会工作专业层面和政府政策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专业层面,医务社会工作应加强自身宣传,注重实务技能的培养,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医务社会工作,尊重案主的特殊性、理解案主的伦理环境。在政府政策层面,政府应促进我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医务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 癌症 个案介入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1;C91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11-12
- 1.3.1 阶段理论11-12
- 1.3.2 认知行为理论12
- 1.3.3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12
- 1.4 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12-19
- 1.4.1 概念界定12-13
- 1.4.2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1.4.3 国内研究综述14-18
- 1.4.4 国内外研究评述18-19
- 1.5 研究方法19-20
- 1.5.1 文献研究法19
- 1.5.2 个案访谈法19-20
- 1.6 创新点20-21
- 第二章 癌症患者的现状及困境分析21-27
- 2.1 癌症患者的基本情况21
- 2.1.1 我国癌症患者的基本情况21
- 2.1.2 调查地区陕西省X市的基本情况21
- 2.2 癌症患者的困境分析21-27
- 2.2.1 经济困境21-23
- 2.2.2 心理、行为困境23-24
- 2.2.3 服务支持困境24-27
- 第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对癌症患者的个案介入实务分析27-37
- 3.1 案例一——晚期甲状腺癌患者个案介入27-31
- 3.1.1.接案前的准备27
- 3.1.2 接案27-28
- 3.1.3 个案介入过程28-31
- 3.1.4 结案和评估31
- 3.2 案例二——乳腺癌患者个案介入实务分析31-37
- 3.2.1 接案前的准备31-32
- 3.2.2 接案32-33
- 3.2.3 个案介入过程33-36
- 3.2.4 结案和评估36-37
- 第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37-40
- 4.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的现实困境37-38
- 4.1.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个案工作开展困难37
- 4.1.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过程中面临诸多伦理难题37-38
- 4.2 对策建议38-40
- 4.2.1 社会工作专业层面38-39
- 4.2.2 政府政策方面39-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5
- 附录1 癌症患者及患者家属访谈提纲43-44
- 附录2 访谈个案基本资料44-45
- 致谢45-46
- 作者简介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小荣;彭华;王秋俐;曹卫华;罗静;;北京协和医院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J];中国医院;2008年05期
2 何铁强;;中国癌症社会工作发展的可能路径[J];中国医院;2008年05期
3 黄玉妹;黄政新;谭庆存;;广西医务社会工作人才调查[J];卫生软科学;2008年04期
4 吉训明;李作兵;王全虹;杜淑英;;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医院;2008年09期
5 李平;郭永松;吴水珍;张良吉;骆啸;;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相关政策与制度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年02期
6 郭雅娟;高丽娜;;医务社会工作初探[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1期
7 郭永松;;医院建立医务社会工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年06期
8 郭永松;;我国医院试行医务社会工作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院;2009年07期
9 芦鸿雁;;日本医务社会工作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09年08期
10 陈璐;齐建;何志晶;王洪奇;;医院应成为医务社会工作实习的主阵地[J];医院管理论坛;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晴暄;周叶;;都市社区临终关怀中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调查——以上海为例[A];都市文化研究(第7辑)——城市科学与城市学[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新视角[N];健康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任丽梅;医务社会工作:医疗服务新模式[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副教授 刘继同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精神卫生处处长 严俊;新医改与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N];中国社会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琦;“星星之火”期待众人拾柴[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医务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8年
7 记者任丽梅;医务社会工作将成新医改重要内容[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徐亚静;医务社会工作崭露头角[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邓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医务社会工作或可协调医患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记者 张芬娟;卫生系统首批医务社会工作机构成立[N];嘉兴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岚;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制度框架及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00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00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