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耽美同人群体的性别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2:50

  本文关键词:耽美同人群体的性别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耽美同人 青年亚文化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


【摘要】:耽美同人是一种由耽美文化和同人文化交叉构成的更具代表性的女性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创作交流,,沟通互动建立活跃于互联网平台的隐蔽空间。同样依托日本动漫文化的发展,耽美和同人在成长初期便相辅相成,耽美作品围绕男男之间的同性恋情展开,同人作品是对原著的改编。由于同人创作中耽美主题的作品更多,且同人形式的耽美更易被传播、接受,因此叠加群体的特征更明显,活动影响范围更广。对主流双重抵抗的彻底颠覆,文本创作呈现的性别关系与现实生活的割裂,消费式参与是这一文化最为明显的表征。以耽美同人之名,以文本为载体,女性青年群体用特殊的创作表达撼动了传统价值观和男性权威,突破了二元对立的性别关系认知,对自身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文以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中的抵抗为出发点,从社会性别、性别角色、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等角度,描绘活跃于互联网空间的耽美同人亚文化,试图探究她们的文化行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揭示这一文化产生的意义和影响。 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交代了研究背景、现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正文分四个部分:第一章对耽美同人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以及耽美同人群体的发展和群体的创作、交流文本分析;第二章结合文本分析了群体创作主题与现实生活的脱离,描绘耽美同人话语下传统性别关系的重新演绎;第三章通过具体的个案分析,揭示群体在文本交流中寄予了平等独立的性别理想,对比耽美同人取材写作和实际婚恋观的本质相符;第四章从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等角度出发,阐述群体在性别文化上的突破,创作者的女性身份在场和文本中的女性角色缺失体现了超越男女二元对立的性别认知。结语部分回顾了全文,揭示群体存在的意义,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耽美同人 青年亚文化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3.1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
  • 二、 文献综述9-13
  • 三、 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13-16
  • 第一章 耽美同人文化的世界16-30
  • 第一节 耽美同人相关概念的界定16-20
  • 一、 耽美:具有强烈性别色彩的青年亚文化16-17
  • 二、 同人:二次创作的多样性17-18
  • 三、 耽美和同人的共生18-20
  • 第二节 耽美同人群体的产生和发展20-25
  • 一、 特殊的耽美同人群体20-21
  • 二、 现实空间中的散兵游勇21-23
  • 三、 互联网阵地的转移23-25
  • 第三节 文本:群体的文化资本25-30
  • 第二章 性别文化的矛盾——文本呈现与现实行为的脱节30-45
  • 第一节 耽美同人文化的风格——双重抵抗30-39
  • 一、 创作中男男恋情的绝对突显30-36
  • 二、 交流中的禁止和导向36-39
  • 第二节 对原著中男性特质的追求和背离39-42
  • 一、 对原型人物性格的迷恋39-41
  • 二、 原著角色的异化41-42
  • 第三节 创作中的传统性别关系的隐现42-45
  • 一、 男男恋情的类型化42-44
  • 二、 男女主从关系44-45
  • 第三章 性别文化的一致——平等独立的婚恋观45-52
  • 第一节 对反世俗、纯粹化爱情关系的追求45-49
  • 一、 男男配对模式的选择青睐45-48
  • 二、 “珍爱耽美,远离同志”48-49
  • 第二节 自由的性表达49-50
  • 第三节 解构性别关系中的男性权威50-52
  • 第四章 性别认知的突破—女性角色的不在场52-58
  • 第一节 耽美同人中女性缺席的在场52-54
  • 第二节 女性中心主义的规避54-55
  • 第三节 超越男女二元对立的性别关系55-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62-63
  • 附录63-65
  • 后记65-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敏;;从伯克的认同说看耽美小说的流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2 张倩;;从期待视野看耽美文化现象[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9期

3 于继增;;同人刊物《探求者》沉浮记[J];百年潮;2008年09期

4 吴玉辉;;“新”媒体的多维度研究[J];当代传播;2013年05期

5 宋佳;王名扬;;网络上耽美亚文化盛行的心理学思考[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6 葛志远;庞明杰;蔡为;梁青;;我国“耽美文化”的网络传播浅析[J];经济视角(下);2009年09期

7 高田瑞穗,竹盛天雄,黎跃进;日本唯美派文学及其代表作家永井荷风[J];零陵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8 章洁;方建移;;研究回顾:作为传媒现象的准社会交往[J];新闻界;2009年02期

9 姚培娜;;耽美文学探析[J];名作欣赏;2012年30期

10 刘冬;唐魁玉;;“同人女”群体中的虚拟生活行为析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本文编号:811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11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d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