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父母参与、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父母参与、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城务工人数在不断增长,家庭化的流动成为主要趋势,流动儿童的相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亲社会行为是个体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和心理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亲社会行为影响着流动儿童的发展和适应,但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相对缺失限制了其发展。为提高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掌握其父母参与与亲社会行为的现状,本研究通过《父母参与问卷》、《亲子亲合量表》和《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对中山、深圳和株洲的四所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学校共53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了父母参与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亲子关系在其中的作用,以揭示父母参与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机制,并且从父母参与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非流动儿童的父母参与和亲社会行为都明显好于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父母参与情况良好,母亲参与高于父亲参与。流动儿童父亲参与存在男女差异,父母参与在父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表现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利他性报告最多,公开性报告最少。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在性别、年级和母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4)流动儿童父母参与、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5)流动儿童亲子关系在父母参与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参与影响着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且通过亲子关系发生作用,所以,要提高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必须要重视提高流动儿童父母参与的程度和质量,构建良好亲子关系。
【关键词】:流动儿童 父母参与 亲子关系 亲社会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1 文献综述12-20
- 1.1 亲社会行为12-17
- 1.1.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12
- 1.1.2 亲社会行为的测量12-14
- 1.1.3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4-16
- 1.1.4 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相关研究16-17
- 1.2 父母参与17-18
- 1.2.1 父母参与的内涵17
- 1.2.2 父母参与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17-18
- 1.3 亲子关系18-20
- 1.3.1 亲子关系的界定18
- 1.3.2 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18-20
- 2 问题提出20-23
- 2.1 问题的提出20-21
- 2.2 研究意义21-23
- 3 研究方法23-26
- 3.1 被试23-24
- 3.2 研究工具24-25
- 3.2.1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24
- 3.2.2 父母参与问卷24
- 3.2.3 亲子关系量表24-25
- 3.3 施测程序25
-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25-26
- 4 研究结果26-36
- 4.1 流动儿童父母参与、亲社会行为的现状及其特征26-32
- 4.1.1 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父母参与、亲社会行为的比较26-27
- 4.1.2 流动儿童父母参与、亲社会行为的人口特征分析27-31
- 4.1.3 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在不同父母参与水平上的差异31-32
- 4.2 父母参与、亲子关系与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相关分析32-33
- 4.3 流动儿童亲子关系在父母参与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33-36
- 4.3.1 流动儿童父母参与对亲社会行为的独立作用33
- 4.3.2 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33-36
- 5 讨论36-44
- 5.1 流动儿童父母参与、亲社会行为的特点36-39
- 5.1.1 流动儿童父母参与的总体特点36-37
- 5.1.2 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总体特点37-38
- 5.1.3 流动儿童亲社会行为在不同父母参与水平上的差异38-39
- 5.2 流动儿童父母参与、亲子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39-40
- 5.3 亲子关系的中介效应分析40-41
- 5.4 相关建议41-44
- 5.4.1 父母言行共进,主动提升参与水平,改善亲子关系41-42
- 5.4.2 学校开办家长学校,进行家校联合,提升父母参与水平42
- 5.4.3 社会各界共同携手,,为父母更好参与流动儿童教育提供空间42-44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44-46
- 6.1 研究结论44
- 6.2 研究展望44-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2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2-54
- 附录B:调查问卷(节选)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静;;从家庭角度分析流动儿童的困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年09期
2 杨晶;余俊宣;寇_g;傅鑫媛;;干预初中生的同伴关系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2期
3 叶盈;;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07期
4 李爱梅;彭元;李斌;凌文辁;;金钱概念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决策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5期
5 刘莉;王美萍;曹丛;曹衍淼;;青少年期亲子和谐特点及与内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1期
6 毛向军;王中会;;流动儿童亲子依恋及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3年03期
7 栾文敬;路红红;童玉林;吕丹娜;;家庭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8 杨妮;司瑞琴;;美国流动学生教育中的家长参与[J];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15期
9 张晓贤;桑标;;儿童内疚情绪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年02期
10 陈丽;刘艳;;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慧;家庭功能、亲子关系和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雯;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与社会支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3 温广辉;短时接触亲社会电子游戏对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4 黄霈媛;城市流动家庭亲子关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5 丁腾慧;亲子关系对农村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丛文君;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类型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6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56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