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网络交往及其作用探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12:05

  本文关键词:网络交往及其作用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交往 作用 技术


【摘要】:网络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是20世纪后期让人振奋、引人注目的科技事件。网络交往是伴随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而催生出的一种新型交往方式,也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广泛、最高效的交往方式,具有鲜明的网络信息时代色彩。网络交往的出现引起了众多学科研究者的积极关注,并成为这些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它基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而存在,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同时其对人和社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本文对网络交往及其作用这一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重要主题进行研究。从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归纳入手,从技术视角沿着历史的脉络对交往形式的历史演变进行阐述。并从技术视角分析影响交往的机制,详细阐述技术因素与交往形式变革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着重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交往形式形成的促进作用。将网络交往新形势与传统交往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二者的联系与不同。进而对网络交往的概念进行系统界定,探寻其特点并介绍其主要形式。目的在于对网络交往的作用二重性进行深度分析,以探寻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网络交往出路和发展前景,探究增强人自身的主体性及加强规范网络规范建设的途径。最后对其二重性悖论进行哲学反思。 通过对网络交往及其作用的系统研究,旨在引起国内技术哲学界对网络交往问题的关注,进而明确网络交往及其作用的基本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如何看待技术的问题上,审视技术对人类交往方式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研究如何合理地应用技术,以达到人类的全面发展,这对人类恰当地认识、运用技术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网络交往 作用 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11-13
  • 1.2.2 国内研究状况及存在问题13-15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5-16
  • 1.3.1 研究思路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创新点16-17
  • 1.4.1 研究视角创新16
  • 1.4.2 研究内容创新16-17
  • 第2章 技术视角的交往形式演变17-24
  • 2.1 人类交往形式的历史展现17-19
  • 2.1.1 语言的出现17
  • 2.1.2 文字的出现17-18
  • 2.1.3 印刷术的出现18
  • 2.1.4 信息技术的使用18-19
  • 2.1.5 数字化电子媒体技术的发展19
  • 2.2 技术影响交往形式发展的机制分析19-21
  • 2.2.1 技术因素促进交往形式变革19-20
  • 2.2.2 交往形式发展对技术的反作用20-21
  • 2.2.3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网络交往形式形成21
  • 2.3 网络交往新形式与传统交往形式的对比21-24
  • 2.3.1 科技含量更高22
  • 2.3.2 信息含量更大22-23
  • 2.3.3 交往时空更广23-24
  • 第3章 网络交往的特点及形式24-32
  • 3.1 网络交往的涵义及构成24-26
  • 3.1.1 网络交往的涵义24-25
  • 3.1.2 网络交往的构成25-26
  • 3.2 网络交往的特点26-27
  • 3.2.1 交往手段数字化26
  • 3.2.2 交往主体非边缘化26-27
  • 3.2.3 交往时空整体性27
  • 3.3 网络交往的主要形式27-32
  • 3.3.1 网络论坛27-28
  • 3.3.2 网络寻呼28
  • 3.3.3 电子邮件28-29
  • 3.3.4 网络游戏29
  • 3.3.5 SNS社区及UGC29-32
  • 第4章 网络交往的作用32-41
  • 4.1 网络交往的正作用32-35
  • 4.1.1 网络交往促进主体能力提升32-33
  • 4.1.2 网络交往推动社会进步33-35
  • 4.2 网络交往的负作用35-41
  • 4.2.1 网络交往主体的新型异化35-37
  • 4.2.2 网络交往引发新的社会问题37-41
  • 第5章 网络交往的出路及其发展前景41-47
  • 5.1 增强人自身的主体性41-44
  • 5.1.1 人的主体性基本涵义41-42
  • 5.1.2 主体性增强途径42-44
  • 5.2 加强网络规范建设44-47
  • 5.2.1 提高网络交往技术规范能力44-45
  • 5.2.2 增强网络交往伦理规范建设45
  • 5.2.3 建构网络交往法律法规体系45-47
  • 第6章 结论47-50
  • 6.1 网络交往悖论47-48
  • 6.1.1 网络交往是增强了还是降低了人的主体性47
  • 6.1.2 网络交往扩大了还是虚化了人对世界的认识47-48
  • 6.2 关于网络交往悖论的哲学反思48-50
  • 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介54-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良升;;试论网络交友的伦理规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刘一勤;;网络交往对主体行为影响浅析[J];沧桑;2011年01期

3 李国华,仇小敏;论网络交往对人的发展的二重效应[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李蓉;;网络哄客现象透视[J];当代传播;2009年06期

5 胡泳;互联网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J];读书;2000年09期

6 欧阳友权;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J];桂海论丛;2004年03期

7 任杰;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广州大学学生网络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汪寅,黄翠瑶;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与网络交往[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8期

9 吕玉平;网络交往:信息时代的新交往观[J];理论观察;2000年04期

10 邱燕燕;网络安全与伦理建设[J];情报杂志;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875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75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