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3:36

  本文关键词: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同辈群体 人际交往 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 团体社会工作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意识行为塑造的最佳时期。现如今青少年面临许多困扰问题,其中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问题是困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认知偏差,主动性不足,以自我为中心。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关系不正常将导致青少年短期或长久的社会化适应困难,改善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的不良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L市Z中学担任初一六班辅导员期间了解到,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同辈群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在新环境中成为一个个孤立的个体。本文依据社会学习理论和行为认知理论为理论支撑,采用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预初)和团体活动辅导方法对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进行实务研究。设计从“找同伴”到“团结就是力量”四次团体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人际交往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同辈群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克服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障碍,从而帮助中学新生进一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实践表明,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和团体社会工作这两种介入方法对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的意识建立与技巧提升有显著成果。笔者进而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加强同辈群体互动圈;第二,呼吁家长改变评价体系,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第三,在学校开设针对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的训练课;第四,加强素质教育政策倡导。
【关键词】:同辈群体 人际交往 青少年正面成长计划 团体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C912.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章 导论6-22
  • 1.1 问题提出6-7
  • 1.2 研究意义7
  • 1.3 文献综述7-17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7-22
  • 第二章 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的社会工作介入过程22-33
  • 2.1 研究对象现状22
  • 2.2 社会工作者在此介入过程中的角色22-23
  • 2.3 需求评估23-25
  • 2.4 团体活动方案设计25-30
  • 2.5 活动效果30-33
  • 第三章 团体活动反思评估33-38
  • 3.1 中学新生自己的反思评估33-34
  • 3.2 社会工作者的反思评估34-37
  • 3.3 研究创新和不足37-38
  • 第四章 总结与建议38-41
  • 4.1 总结38
  • 4.2 建议38-41
  • 4.2.1 加强同辈群体互动圈38-39
  • 4.2.2 呼吁家长改变评价体系,,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会活动39
  • 4.2.3 在学校开设针对中学新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适应的训练课39
  • 4.2.4 加强素质教育政策倡导39-41
  • 参考文献41-44
  • 附件一44-45
  • 附件二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吉;刘训飞;;网络中的虚拟同辈群体刍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4期

2 王秋香;;农村“留守儿童”同辈群体类型及特点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吕惠成;;试论小学班级中的同辈群体及其引导[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4 鲁照斌;赵红;;小学中高年级同辈群体调查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5 姚进凤;;同辈群体与大学生的社会化[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2期

6 梁丽;赵永凤;;同辈群体对高中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消极影响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4期

7 张家军;;论学生同辈群体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11期

8 姚进凤;李志德;;大学生同辈群体的构成、影响与教育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9 武朝明;;论青少年同辈群体压力的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24期

10 刘俊峰;;大学生同辈群体的发展与辅导员工作范式优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溢洋;;论利用阳光体育促进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厚云(作者单位: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试论同辈群体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影响[N];安徽经济报;2006年

2 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科学研究中心 钱道赓;“三重社会”影响下的考场舞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娄晓祯;关注“同辈群体”,社工服务一个都不能少[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周龙;新生代农民工:被城乡双向边缘化[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尹松健;社会公益不是时尚[N];大众科技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定琴;中职生同辈群体交往问题及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月云;论同辈群体对中职生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余芳;同辈群体与“90后”大学生成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连庄;同辈群体社会支持正向影响流动儿童的小组工作方案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唐曦;同辈群体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秦伟;个体化生存:网络社会下初中生社会位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杜明超;基于同辈群体分析方法的股票走势预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侯秀;小学生同辈群体德育影响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丽雪;建立L社区老年人同辈群体陪伴的社会工作介入[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10 高志房;J中学农民工随迁子女融入同辈群体的社会工作介入[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1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81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5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