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给予与获得: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择偶中的匹配与交换

发布时间:2017-09-27 12:09

  本文关键词:给予与获得: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择偶中的匹配与交换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 择偶 婚姻市场 婚姻匹配 资源交换


【摘要】:家庭是满足两性生理、物质和精神多元需求的场所,择偶历来不是一个轻松的、纯属个人的自由选择,因为它既关系到当事人的事业前程和家庭的声誉,又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及社会的和谐安定。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作为婚姻市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择偶过程中有着不同于其他群体的择偶实践。笔者通过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试图分析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择偶的整个过程,并希望对这一过程寻求社会学的解释。本文首先回顾了中西方有关择偶问题的研宄成果,并提出了本文所希冀选取的理论视角:婚姻市场理论。接下来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择偶标准、择偶方式、择偶过程中婚姻资源的匹配和交换以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婚姻市场中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宄结果表明:第一,在择偶标准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受农村社区传统文化、高等教育经历及短暂城市生活的影响,他们一方面遵循着传统的“男大女小”“男高女低”的择偶标准,另一方面又期望配偶能够在婚姻资源上予以“互补”,利用婚姻来打破阶层固化,实现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对于择偶具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第二,在择偶方式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受男女比例失衡的社会背景及自身低社会资本的影响,择偶范围比较有限;有限的择偶范围使得他们更多的从较为熟识的“同学圈子”里选择自己的配偶。第三,在婚姻资源匹配和交换上,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并没有获得理想中的“互补”性婚姻资源,更多的是“门当户对”式的同类婚姻匹配。高等教育所带来的高文化资本在一定的范围内换取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理想中的婚姻资源,在两性比较中,男性的高学历在婚姻市场中受到的认可度高于女性。第四,在婚姻市场中地位的影响因素上,同时受性别比例失调的社会背景、农村籍所代表的低经济和社会资本及农村传统婚嫁文化的影响,限制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择偶市场范围,降低了其在婚姻市场中的地位,受到了婚姻市场的挤压,使其在择偶过程中不得不降低择偶标准,最终在男女双方婚姻资源平衡的基础上缔结婚姻。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试图从婚姻市场视角对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择偶过程做出以下解释:性别失衡的社会背景影响了婚姻市场中的供给;市场化的社会背景使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择偶偏好上更注重物质性;低社会资本削弱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婚姻市场中的地位,高文化资本在婚姻资源交换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未被全面认可,最终婚姻匹配的结果更倾向于同层次的匹配。
【关键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 择偶 婚姻市场 婚姻匹配 资源交换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一 绪论10-19
  • (一) 问题的提出10-11
  • (二) 文献综述11-15
  • 1 国内对择偶问题的研究11-14
  • 2 国外对择偶问题的研究14-15
  • (三) 研究意义15-16
  • 1 理论意义15
  • 2 现实意义15-16
  • (四) 理论基础16-17
  • (五) 核心概念界定17-18
  • 1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17
  • 2 婚姻市场17
  • 3 婚姻资源17-18
  • 4 婚姻匹配与交换18
  • (六) 研究方法18-19
  • 1 问卷调查法18
  • 2 个案访谈法18-19
  • 二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择偶标准19-30
  • (一) 生理条件方面19-22
  • 1 年龄方面19-20
  • 2 身高方面20-21
  • 3 容貌方面21-22
  • (二) 心理条件方面22-23
  • (三) 社会条件方面23-30
  • 1 个人方面23-26
  • 2 家庭方面26-30
  • 三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择偶方式30-33
  • (一)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择偶经历30-31
  • (二)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与配偶相识的途径31-33
  • 四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与配偶的婚姻匹配33-44
  • (一)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婚姻中的同质资源匹配33-41
  • 1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生理条件的匹配33-36
  • 2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心理条件的匹配36-38
  • 3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社会条件的匹配38-41
  • (二)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婚姻中的异质资源匹配41-44
  • 1 学历与其他婚姻资源的交换41-42
  • 2 相貌与其他婚姻资源的交换42-44
  • 五 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在婚姻市场中地位的因素44-50
  • (一) 微观因素44-46
  • 1 个人因素44-45
  • 2 家庭因素45-46
  • (二) 宏观因素46-50
  • 1 性别比例失调下的社会背景46-47
  • 2 市场经济社会背景下的婚姻功利主义47-48
  • 3 农村社区传统的婚嫁文化48-50
  • 六 结论50-54
  • (一)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择偶中理想和现实的冲突50-51
  • (二)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择偶中的匹配与交换51
  • (三) 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婚姻市场中面临的困境51-52
  • (四) 研究的局限与建议52-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 A57-62
  • 个人简历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秀艳;青年择偶标准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思考[J];社会;2002年04期

2 韩荣炜;两性择偶标准的差异研究[J];西北人口;2002年01期

3 许多澍;十五年间征婚主体及其择偶标准的变迁——以征婚广告为分析切入点[J];长白学刊;2005年05期

4 ;择偶标准:原来相貌第一[J];现代班组;2008年03期

5 张海钟;刘慧珍;;女性择偶标准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当代走向[J];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魏军;;《非诚勿扰》中美国青年择偶标准引发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1年28期

7 贺晶;黄琳庆;刘列夫;;“90后”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傅冰燕;;“90后”大学生择偶标准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32期

9 年四华;理想择偶标准不能成为现实的秘密[J];社会;1988年08期

10 朱新秤;男女择偶标准的进化观[J];社会;199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燕;;当代上海知识青年择偶观的心理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蕊;李朝旭;刘阳;;理想伴侣与现实伴侣差距对大学生爱情关系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郎太岩;;老年再婚问题探讨[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莫兰;择偶标准:选择与放弃的智慧考量[N];中国妇女报;2013年

2 江哲;明天你想娶(嫁)谁?[N];保健时报;2006年

3 李银河;谁会跟谁结婚[N];中国妇女报;2004年

4 徐牧宇;海归相亲有杆“择偶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5 柴宗;因为优雅 所以勇敢[N];湖北日报;2013年

6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 张洪军;谈恋爱:次数越多越麻烦[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封寿炎;500万的婚姻门槛绊倒了谁[N];解放日报;2014年

8 冯雪梅;谁能把握收入和幸福的关系?[N];中国妇女报;2004年

9 记者 孙伟丽;白领“七夕”相亲热折射婚恋难[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显超;青年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对择偶模式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慧;高学历女性的择偶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朝净;婚姻挤压条件下择偶标准确立的经济学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赵丽颖;当代青年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的社会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美娟;城市大龄男青年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李鹏桀;给予与获得: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择偶中的匹配与交换[D];郑州大学;2016年

6 种道平;高校教师择偶标准与择偶方式变迁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宋晓侠;当代苏州城市青年择偶标准与择偶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崔超;大学生择偶决策中的妥协策略[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晓培;从电视相亲节目来看当代青年的择偶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陈曼曼;日本未婚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及原因[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9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29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7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