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11年间中国电视广告中儿童性别歧视现象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9:37
本文关键词:2000年-2011年间中国电视广告中儿童性别歧视现象变化研究
【摘要】:虽然我国早在1989年就施行了改革开放,与世界发展架起了桥梁,但是到2000年之前的若干年间,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仍未得到显著改。在早期以儿童为主要形象的电视广告中,男孩与女孩出现的频次有显著差别。即便男女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上,男孩的角色地位以及镜头比例也明显大于女孩。此外,,电视广告成功构建了这样一种拟态环境:男孩女孩的性格特征与其性别有关联性——男生通过多年的广告宣传被塑造成了活泼好动、调皮外向的代名词;而女生则被框定在顺从温婉、听话懂事的范围内。 本文以计划生育逐渐开放、单独二胎政策刚刚正式提出为背景,通过内容分析法,以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为研究重点,并联系近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日新月异的实际,认识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传播媒介的日益普及,电视广告中儿童形象,包括性别比例和性格特征,不仅会影响到成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更会对身心都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本身产生影响;而女性作为母亲的这一形象也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变化发展有所善变。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广告产品的特性、广告公司的制作执行以及媒体对终端的把控。研究这些现象的变化对于洞悉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意识以及优化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性别歧视 儿童形象 女性形象 内容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3.5;F713.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8-10
- 1.1.1 生产力发展改变劳动力结构8-9
- 1.1.2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影响客观现实9-10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现阶段研究成果11-15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3.3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4 研究创新点15-16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16-17
- 1.5.1 研究内容16
- 1.5.2 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 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的性别歧视现象17-23
- 2.1 性别歧视界说17-19
- 2.1.1 性别歧视的定义17
- 2.1.2 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现状17-19
- 2.2 中国电视广告儿童形象性别歧视原因探究19-23
- 2.2.1 历史文化因素19-20
- 2.2.2 政策制度因素20-21
- 2.2.3 社会经济因素21
- 2.2.4 社会消费因素21-23
- 第三章 传播学视域下中国广告儿童形象的性别倾向分析23-29
- 3.1 中国电视广告创造的儿童拟态环境23-26
- 3.1.1 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3-25
- 3.1.2 电视广告影响下儿童性别信息环境的环境化25-26
- 3.2 培养理论下中国电视广告对儿童成长的影响26-27
- 3.2.1 格伯纳的培养分析理论26-27
- 3.2.2 电视广告“培养”下的儿童性别意识形成27
- 3.3 中国电视广告中“第三人效果”对儿童形象的影响27-29
- 3.3.1 戴维森的“第三人效果”理论27-28
- 3.3.2 电视广告“第三人效果”作用于父母的性别培养模式28-29
- 第四章 中国电视广告中儿童性别歧视现象变化的实证研究(2000 年-2011 年)29-47
- 4.1 调查研究主题29-31
- 4.1.1 以往研究结果回顾29-30
- 4.1.2 以往研究结果的局限性30
- 4.1.3 确定研究主题30-31
- 4.2 调查研究方法与假设31-32
- 4.2.1 调查方法31
- 4.2.2 研究样本31
- 4.2.3 研究假设31-32
- 4.3 编码32-35
- 4.3.1 确定分析单位32
- 4.3.2 制作编码表32-35
- 4.4 结果与分析35-44
- 4.4.1 儿童形象性别比例对比分析35-40
- 4.4.2 儿童形象性格特征对比分析40-43
- 4.4.3 女孩形象的行为心理特征对比分析43
- 4.4.4 女性以母亲形象出现的场合以及服装对比分析43-44
- 4.5 研究结果的讨论及应用44-46
- 4.5.1 研究结果的讨论44-45
- 4.5.2 研究结果的应用45-46
- 4.6 研究的局限性46-47
- 4.6.1 样本的局限性46
- 4.6.2 考察维度的局限性46-47
- 第五章 中国电视广告儿童形象性别歧视现象变化的意义与可行性建议47-51
- 5.1 电视广告中儿童形象性别歧视现象变化的意义47-49
- 5.1.1 为大众普及正确的社会认知47-48
- 5.1.2 为儿童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48
- 5.1.3 为广告业摆脱局限的创意束缚48-49
- 5.2 电视广告对中国儿童性别歧视现象变化的可行性建议49-51
- 5.2.1 大众媒体的自我约束49
- 5.2.2 父母长辈的正确引导49-50
- 5.2.3 完善立法保护制度50-51
- 第六章 结语51-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7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林淙;;西方电视文化对中国儿童道德观、价值观的影响[J];观察与思考;1999年06期
2 严志娟;;学龄前儿童的电视接触与电视广告影响研究[J];广告研究(理论版);2006年04期
3 仰和;电视广告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J];国际新闻界;2000年06期
4 曾秀芹;熊慧;;青少年对广告负面影响的第三人效果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2年04期
5 方建移;家庭传媒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曲文香;王虎;;当代电视广告中的话语霸权及反思[J];青年记者;2006年23期
7 李們;苗媛媛;;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结合创造品牌形象[J];商场现代化;2006年27期
8 曾毅;;二孩晚育软着陆方案有利于解决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J];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9 郭娅玲;试析大众传播媒介的德育功能[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1期
10 沃建中;张晖;刘彩梅;;电视对儿童成长的影响(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958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5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