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
【图文】:
方便或针对评价目的只是分析优势和劣势,并不进行其它定量分析,本文对于轴的角度采用各变量轴平分360度。最后将二维平面上相邻轴上的点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形就是表示各区域人才竞争力要素指标相对优劣势的雷达图。如图3一2。图3一2:人才竞争力优劣势雷达图经过(3一11)式的变换,将cij的区间[0,co〕,变换为区间[0,2〕。当Cij=0时,雷达图上对应为0;当 cij=0.41时,雷达图上对应为0.5;当Cij=1时,雷达图上对应为
三个主成分都没有明显的反映出人口总量、年底从业标,说明在人才资源竞争力中,这两个指标贡献不大,可以删除主成分F的排名客观反映了山东省各地级市的人才资源竞争力,列第一,得分为3.3289,其次是青岛、东营、淄博、烟台等城市市目前的人才资源竞争力比较强,人才数量、质量各方面都有一名靠后的临沂、菏泽等市目前的人才资源竞争力较弱,其主成分对人才资源竞争能力的贡献率都比较小,即人才数量、人才密度面都缺乏竞争力,鱼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竞才资源竞争力,一方面应该大力培养人才,加大引进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人才的运用工作,真正做到其用,提高人才效益和人才效能。而要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环境竞争力,任何一个区域只有人才环境竞争力强了,才能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C96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自团;;我国省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2 刘志鹏;徐畅;;孙中山民主革命历程的区域化解读——以山东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魏征;;关于高校就业工作“区域化、网络化”管理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4 王跃峰;刘香君;;区域化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之我见——以《泰国人学汉语》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胡蓉;;客家民居聚落环境意义之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麻来军;;构建中职课改“区域化”实践模式之探微[J];江苏教育;2011年Z3期
7 梁妍慧;;区域化党建与加强党对社会的领导[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1年01期
8 温金海;;珠三角发力再引“孔雀东南飞”——广东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掠影[J];中国人才;2011年11期
9 毛凯梅;;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集聚环境评价[J];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期
10 散国伟;谢扬;;基于区域化常规教学直播课堂的部署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万雄;;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中国经济国际化、一体化[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王新;于驹;;医疗信息系统区域化的浅谈[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第11次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潘国城;;入世、全球化、区域化与城市发展:香港的体验[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叶宏廷;;中国客车业急需优秀的人才[A];2005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Hossein Hossenni;;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本土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林泽炎;;提升人才竞争力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董祥;;江苏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8 许涛;王晓丽;周继红;王学群;王杰宁;;区域化创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效用研究[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9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10 冯湘棣;;病案首页网络区域化管理[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十次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泽炎(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升人才竞争力要有新举措[N];经济日报;2005年
2 记者 刘静;城市人才竞争力北京领先全国[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3 记者 郭忠荣;松树乡全力推进区域化种植[N];武威日报;2009年
4 张金鹏;开发区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N];通辽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妮;抓好“一乡一业”促进农业区域化产业化[N];沈阳日报;2010年
6 本报时事观察员 肖隆福;平均工资缓增 人才竞争力趋弱[N];东莞日报;2011年
7 魏晨 本报记者 廖姝;构建区域化网络化大通道[N];绵阳日报;2011年
8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Jeffrey D. Sachs 编译 严珂;世界“区域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徐兆辉 本报记者 葛永坤;建立健全“三个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N];绵阳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陈醉 报道组 顾霄扬;区域化党建研讨会召开[N];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乐;构建超越种族与区域的政治共同体[D];复旦大学;2007年
2 徐春祥;东亚贸易一体化的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冯郁川;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范洪颖;东亚大趋势——经济区域主义[D];辽宁大学;2006年
5 李红霞;无径流资料流域的水文预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黄德林;中国畜牧业区域化、规模化及动物疫病损失特征和补贴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7 李智;货币金融版图的国际区域扩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阳敏;博弈周期理论: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与非协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新彬;转型期中国金融制度区域化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蔡宏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理论重构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昭;企业人才竞争力评价与持续提升策略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2 赵利霞;南昌市企业人才竞争力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周华;皖江城市带人才竞争力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宋亚静;区域人才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高军;区域化,全球化的起点还是终点[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姜珊;区域人才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卫强;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域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陈峰;中小企业人才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9 李志刚;国有企业人才竞争力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10 朱青;我国高校教师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6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262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