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价值观 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
【摘要】: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同时各种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碰撞、排斥和融合也日益加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新态势。同时,在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下各种文化多元化、意识形态矛盾的加剧等,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大学生带来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在价值观的导向和价值选择上带来一些误区。 本文通过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总结归纳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新形势和新环境的特点,正确分析当前大学生价值观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由此找出当前正确构建大学生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在宏观层面上,我们应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国家相关的宏观政策为导向、以先进的文化引领,来正确合理地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在微观上,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抓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另一方面要构建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调控机制,,完善社会舆论、网络媒介的评判机制,加强对大学生价值示范行为的监测,维护良好的校园氛围。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的努力来营造更好的环境,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有效的帮助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本文的创新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在新形势下各种文化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冲突等,给大学生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上带来深远的影响,给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发扬、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价值观调控的合理机制这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正确构建大学生价值观的一个可行途径。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为在新形势下培养国际化合格人才增添了新的途径。 在构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时,我们只有通过多方联动以及合理的调控机制,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这个平台,积极与国外进行交流、探讨、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
【关键词】:价值观 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引领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课题研究背景9-10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1 关于价值及价值观的研究11-12
- 1.3.2 关于价值观教育以及导向的研究12-13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3-15
- 1.4.1 研究思路13-14
- 1.4.2 研究方法14-15
- 2 构建大学生价值观的理论支撑15-25
-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及其价值观特征阐述15-17
- 2.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15-16
- 2.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观的基本特征16-17
-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7-23
-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17-19
- 2.2.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9-23
- 2.3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3-25
- 3 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25-35
- 3.1 调查目的、内容及对象25
- 3.2 调查设计与实施25-26
- 3.3 调查统计分析26-30
- 3.4 调查结果分析30-35
- 3.4.1 大学生价值选择上的功利化取向较为突出30-31
- 3.4.2 价值观念明确,但评价标准双重31
- 3.4.3 大学生表现出对于政治严重淡化的态度31-32
- 3.4.4 大学生普遍存在信仰缺失的问题32-35
- 4 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35-41
- 4.1 多元文化对价值观的影响35-37
- 4.2 社会意识形态对价值观的影响37-38
- 4.3 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变对价值观的影响38-41
- 5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41-57
- 5.1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体地位41-43
- 5.2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构建43-45
- 5.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45-46
- 5.4 坚持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构建46-48
- 5.5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8-52
- 5.5.1 紧抓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49-50
- 5.5.2 创新教育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50-51
- 5.5.3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51-52
- 5.6 构建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调控机制52-57
- 5.6.1 把握核心内容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评判52-54
- 5.6.2 完善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应用媒介的素养54-55
- 5.6.3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失范行为的监测55-57
- 6 总结57-59
- 致谢59-61
- 参考文献61-65
-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65-67
- 调查问卷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辉;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和几点思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炜;;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11期
3 刘云兵;;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年27期
4 李兰兰;;关于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3期
5 李姝姝;;试析大学生的个体理想信念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6 闫亮亮;;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再观察[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8期
7 田赞明;;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探[J];图书馆;2008年05期
8 程耿;;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径探索[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管金标;;略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才智;2009年06期
10 吴秋兰;;论大学生利他行为养成的制度条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邱子辉;;构建三级配套体系,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顾智明;;改革开放30年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构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胜;;广东大学生价值观与消费行为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一鸣;宋晓冬;王红梅;张玉龙;杨玉森;宋向伟;刘玉霞;;大学生德育社区模型建构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5 程守艳;;成人高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缺失微探[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耿俊茂;;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困惑及教育对策探析[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成都电子高专举行盛大活动隆重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A];铁流21——纪念陈毅元帅诞辰110周年[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忠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N];光明日报;2001年
2 ;大学生要励志自强奋勇争先 努力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栋梁[N];人民日报;2011年
3 见习记者 董文锋 通讯员 宋潇潇;全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邕召开[N];广西日报;2010年
4 记者 肖竹;培养青年高尚、正义的追求[N];重庆日报;2011年
5 解克兢 实习生 曲奕 本报记者 姜楠;在发展中创新[N];吉林日报;2010年
6 ;让我们开始多谈谈民主[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纪秀君;“第三极文化”设想引发争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8 韩震;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9 记者 李伦娥;理想在前生命才能向前[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刘创 徐振祥;“三个为本”:湖南理工学院跨越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欢;“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构建与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蒙丹;当代大学生理想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岳鹏;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玉如;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殷晓元;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蓝楠;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敏;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马淑君;网络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心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苗存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张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李婧;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应坤;“六个为什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国栋;基于群体心理的大学生网络群聚行为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邹小燕;“80、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妹;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3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53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