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技术文化意义的合理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5 20:04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考察在当下技术危机与文化裂变的境遇中,技术文化意义世界的裂变、扭曲与失落及其重构。就技术文化语境的意蕴以及由这一概念提出对技术哲学所带来的“视界性”意义作-阐释:着重探讨在人与固定意义的统一性丧失后,人居住在当代技术文化环境中,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消费文化冲击下呈现出的意义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它们对于人类生活的启发意义。技术文化作为建构当代技术哲学的核心话语,对其进行系统阐释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全文以合理性为主维度,以价值论为基准,从批判性、整合性任务展开,分析了技术文化的时代危机,指出技术文化已促成了语言的彻底重构。据此,本文的逻辑框架就是,对当前技术文化展开合理性反思,提出了技术文化的觉醒问题,接着进行了技术文化存在方式的合理性分析,并通过对当代技术文化“意义危机”的合理性透视,进而提出意义世界合理性重构的命题——将“单向度”的技术文化,发展重构为合理性的技术文化,以及改进人类文化的可能向度。其研究创新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其一,在合理性意义上对技术文化研究进行了全面反思,从而使得技术文化研究回归人类理性的正确轨道,真正理解技术文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其二,在合理...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2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当前技术文化研究的合理性反思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当前技术文化研究的趋向
    第二节 技术文化与合理性的阐释
        一、技术文化的解蔽
        二、技术文化的定义
        三、合理性的定义
        四、技术文化的合理性阐释:两重想象的融合
    第三节 合理性视域中技术文化的研究进路及意义
        一、研究途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意义
    小结
第二章 技术文化生存的合理性特征
    第一节 技术文化的构成要素
        一、作为文化系统的技术文化
        二、技术文化的内部构成要素
        三、技术文化要素的交互关系
    第二节 前现代技术文化
        一、以顺应自然和身体方式的存在
        二、以形上与形下双重指向方式的存在
    第三节 现代技术文化
        一、以"自组织"方式的存在
        二、以“强制限定”(herausofdrem)的方式存在
        三、以“技术统治”(teclmoercaies)的方式存在
    第四节 当代技术文化
        一、以界面、风险和消费文化方式的存在
        二、以主体和客体多重关联方式的存在
        三、以新信息文化方式的存在
        四、以技术垄断方式的存在
    第五节 技术文化存在方式的一般特征
    小结
第三章 技术文化意义危机的合理性透视
    第一节 技术文化意义危机的生成
        一、技术文化发展引起的意义问题
        二、技术媒介僭越导致的意义危机
    第二节 技术文化意义危机的表征
        一、"生活世界"的侵蚀与遗忘
        二、文化记忆的退隐与封存
        三、自我认同的分裂与困惑
        四、"后"现代叙事的形成与蔓延
    第三节 技术文化意义危机的根源
        一、技术文化自身的内在属性
        二、技术文化对文化系统的宰制
        三、当代技术文化实践导致的伦理——道德悖论
    小结
第四章 技术文化意义的合理性重构
    第一节 意义重构的前提根基是恢复技术文化的经验地位
        一、技术文化:理解新技术社会意义的框架
        二、人对技术的超越与文化世界的建构
    第二节 意义重构的内在诉求是技术文化的"再语境化"
        一、彻底的语境化是技术文化研究的内在需求
        二、对话与协商是重构技术伦理-道德秩序的必要手段
        三、技术进步论的话语批判是破解技术文化意义困境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意义重构的价值选择是走向一种合理性的技术文化观
        一、可选择的技术文化
        二、追寻技术文化本位的反思性立场
        三、引向解放叙事:合理性的技术文化观构建
    第四节 意义重构的最终旨归是重建技术文化的意义空间
        一、走向"新启蒙"是技术文化的救赎之路
        二、平衡技术与精神是对人内在限度的超越
        三、生成与重建意义世界是为了人的全面性回归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当代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兼论分析技术哲学的兴起[J]. 高亮华.  哲学研究. 2009(02)
[2]新敏感性与技术批判的意识形态思想[J]. 杨海征.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1)
[3]现象学技术哲学:从本体走向经验[J]. 陈凡,傅畅梅.  哲学研究. 2008(11)
[4]启蒙的主体[J]. 韩水法.  开放时代. 2008(05)
[5]建构反思技术形态的社会理想——论技术时代哲学的价值[J]. 肖飒.  学术探索. 2008(02)
[6]发展的意义:基于发展哲学视域的一种分析[J]. 邱耕田.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1)
[7]数字文化:语用学与哲学的挑战[J]. 马赛罗·达斯卡尔,陈源.  第欧根尼. 2007(01)
[8]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文化”批判思想[J]. 孙孝富.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7(03)
[9]技术控制主义:技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J]. 盛国荣.  哲学动态. 2007(05)
[10]技术化社会中审美文化的转型[J]. 冯黎明.  襄樊学院学报. 2007(04)



本文编号:3438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38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b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