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大国平衡外交”在南海问题上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 东盟 南海问题 大国平衡外交 出处:《当代亚太》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国平衡外交"是指不排除大国在东南亚的存在和影响,利用各大国的优势、它们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对权力的追求,主动与其发展政治、经济、安全等全方位关系;同时,防止任何大国的势力过于强大,以实现大国在东南亚的势力均衡,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近年来持续升温的南海争议业已成为中国与某些东盟成员国乃至整个东盟组织之间政治和安全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成为东盟成员国对中国加大实施大国平衡外交的重点平台之一。东盟组织与其成员国对于大国平衡外交的侧重点不尽相同。目前,南海问题中呈现出的关注力量国际化、解决方法复杂化和权利诉求法理化,都对中国一向秉持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这一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方针提出了严峻挑战。
[Abstract]:"balanced diplomacy of the great powers" means not excluding the existence and influence of the great powers in Southeast Asia,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major powers, their contradictions and their pursuit of power, and taking the initiative to develop all-round relations with them, such as politics, economy, security,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o prevent any major power from becoming too powerful in order to achieve a balance of powers in Southeast Asia, Maintaining regional security and stability. The growing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 recent years have become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nd securit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ome ASEAN member countries and the ASEAN Organization as a whole. It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key platforms for ASEAN member countries to step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balanced diplomacy of great powers against China. The ASEAN Organization and its member States have different emphasis on the balanced diplomacy of great powers. At present,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has shown a focu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ower. The complexity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method of the claim of rights have posed a severe challenge to China's policy of "shelving disputes and jointly developing", which is a peaceful solution to the South China Sea problem.
【作者单位】: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
【分类号】:D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鞠海龙;;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2 杨光海;东盟“大国平衡外交”浅析[J];东南亚;1998年04期
3 鞠海龙;;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现实思考[J];东南亚研究;2006年05期
4 李金明;;南海问题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J];东南亚研究;2010年01期
5 郭渊;;2011年日本南海政策回顾[J];东南亚研究;2011年06期
6 龚晓辉;;2011年马来西亚南海政策分析[J];东南亚研究;2011年06期
7 曹云华;甘燕飞;;东南亚地区形势:2012年[J];东南亚研究;2012年02期
8 张瑶华;;日本在中国南海问题上扮演的角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9 常书;;印度尼西亚南海政策的演变[J];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10期
10 张锡镇;东盟的大国均势战略[J];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正轩,张连福;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的五大障碍[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张声海;从东京会议看日本与东盟关系的新发展[J];当代亚太;2004年03期
3 李晨阳;九一一事件以来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J];当代亚太;2004年08期
4 李恒;东亚区域合作: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J];当代亚太;2005年01期
5 宋伟;;中国的东亚区域一体化战略:限度、方式与速度的反思[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6 罗国强;;理解南海共同开发与航行自由问题的新思路——基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端的解决路径[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7 王伟东;透视“9·11”事件后美国对东南亚的政策[J];东南亚纵横;2004年12期
8 张学军;“后冷战时代”东盟安全观的变化[J];东南亚纵横;2005年05期
9 雷小华;段璐灵;;东亚合作中东盟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分析——基于建构主义的视角[J];东南亚纵横;2009年02期
10 肖欢容;刘欣宜;;冷战后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J];东南亚纵横;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韩方明;;东盟国家安全防卫政策特点与走向[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怡;东亚地区规范对比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2 吴世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庄炜;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原则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薛晨;美国海权研究:成因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曙光;中国地区主义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张斌;李光耀、苏哈托、马哈蒂尔强国政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8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9 苏提;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老中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揭晓;从分散、合作到集体行动[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杨;南海问题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金苏源;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合作探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许莹;和平发展战略视角下中国与东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鹏;“9.11”事件后的泰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尚天宝;美国—东盟商业理事会:缘起与功能[D];暨南大学;2011年
6 马丽;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晨;新形势下的南海政策反思[D];外交学院;2011年
8 江祥星;冷战期间《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报道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9 詹丹凤;南海争端的国际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赵媛;南海油气田资源开发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理海;从国际法看我国对南海诸岛无可争辩的主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证明标准问题[J];当代法学;2011年05期
3 阿尔贝尔多·罗慕洛;菲中关系:古老的友谊 崭新的气象[J];当代亚太;2005年04期
4 鞠海龙;;美国奥巴马政府南海政策研究[J];当代亚太;2011年03期
5 刘阿明;;两面下注与行为调整——中国-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互动模式研究[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6 高伟浓,罗亚泓;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东盟方式”的结构性缺失[J];东南亚纵横;2004年06期
7 张建岗;;战后日本与东盟经济往来轨迹探析[J];东南亚纵横;2006年05期
8 马静;马金案;;文莱: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0年03期
9 杨光海;东盟“大国平衡外交”浅析[J];东南亚;1998年04期
10 李金明;从东盟南海宣言到南海各方行为宣言[J];东南亚;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钟声;[N];人民日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渊;;合作:解决南海问题的必由之路[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02期
2 江淮;;拨开迷雾看南海[J];世界知识;2010年16期
3 杨青;;“南海问题”的实质和中国的政策[J];新远见;2010年12期
4 韩阁;;南海问题形势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8期
5 贺晓玲;姜波;;浅析中美博弈之南海问题[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13期
6 韩凝;;试论南海问题的当前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和平与发展;2011年05期
7 郑华芳;;南海问题解决方案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1期
8 胡娜;;印越关系对南海问题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龚南茜;;印尼欲借南海问题彰显大国地位[J];中国石化;2012年08期
10 吴士存;;究竟是谁在南海挑起事端?[J];求是;201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代元龙;;加强国际法研究,多角度多方式解决南海问题[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汪树民;;中国成长的烦恼——南海问题的困境与出路[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3 王俊彦;;论美日在钓鱼岛、南海态度的险恶变化[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4期(总第109期)[C];2012年
4 邓应文;;论越南南海问题国际化之举措——兼论与其海洋经济战略的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宏俊;;从海上强国到海疆危机——明清时期东亚秩序变迁中的南海问题[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泽民;警惕美国推动南海问题东盟化[N];国防时报;2010年
2 郑泽民;图谋介入,美国引领南海问题大合唱[N];国防时报;2010年
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建;破解南海问题须重视美国因素[N];中国海洋报;2012年
4 钟声;南海问题国际化是战略短视[N];人民日报;2012年
5 记者 郑捷 郭一娜 林昊 陈济朋 张青 杨威;李克强关于南海问题讲话广受好评[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驻马店市高中学生 樊畅;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N];驻马店日报;2013年
7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贾秀东;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又栽跟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8 阳 妍;南海问题日益受重视[N];中国海洋报;2005年
9 聂秀时;我院学者表示:法律裁决或可解决南海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我外交部就南海问题向菲方严正交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京花平;我国南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文文;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东;美国对中国南海问题的介入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永厅;“南海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崔荣伟;南海问题及其和平解决[D];山东大学;2008年
6 徐永东;“中国南海问题”的话语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7 崔灿;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杨;南海问题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海峰;南海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10 任珂瑶;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6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3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