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同其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8-03-04 11:45

  本文选题:“一带一路” 切入点:中国 出处:《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1993年在对外关系中首次使用"伙伴关系"一词至今,中国已经与数十个国家建立起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发展环境。但随着时间的推进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显露出许多中国"伙伴关系"自身存在的如语言表达复杂、定位不明、关系复杂等问题。特别是在中国政府提出并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后,因位于"一带一路"线路两翼的许多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汇聚着民族纠纷、宗教矛盾与领土争端等问题,也是大国激烈角逐的地缘战略上的关注点,这给中国的"伙伴关系"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需求与挑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的推行也为中国"伙伴关系"的建设、维护与发展带来了极佳的机遇。在力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中国可对现有的"伙伴关系"予以重新定位和维护,形成层次分布合理、符合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实际的伙伴关系体系,从而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Abstract]:Since 1993, when the term "partnership" was first used in external relations, China has established "partnership" at different levels with dozens of countries, which has created a good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o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But with the progress of time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Many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China's "partnership", such as complicated language expression, unclear positioning,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 etc., especially aft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as put forward and implemen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ecause of the imbalance 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any countries on the two wings of the "Belt and Road" line, and the convergence of ethnic disputes, religious contradictions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they are also the focus of the geopolitical strategy of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the great powers. This has brought new needs and challenges to China's "partnership"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Belt and Road"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partnership".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fer excellent opportunities. While push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 can reposition and maintain the existing "partnership" to form a reasonable level of distribution. A partnership system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relevant countries, thus providing a more favour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Belt and Road.
【作者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3262015T74)
【分类号】:D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门洪华;刘笑阳;;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2期

2 葛建廷;;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历史与现实[J];欧洲研究;2014年04期

3 苏若林;唐世平;;相互制约:联盟管理的核心机制[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4 周玉渊;;从东南亚到非洲:日本对外援助的政治经济学[J];当代亚太;2010年03期

5 朱永彪;杨恕;;简论日本的中亚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年

2 习近平;;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渤;安成日;徐希才;;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同其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建设[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成志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源起[J];国际研究参考;2017年06期

3 张蕴岭;;日本的亚太与东亚区域经济战略解析[J];日本学刊;2017年03期

4 浦佳佳;;日本对中亚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J];国际研究参考;2017年03期

5 周亦奇;;内战反对派武装的联盟构建与内部冲突——以叙利亚内战为例[J];国际安全研究;2017年02期

6 韩民春;江聪聪;;政治风险、文化距离和双边关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7 詹德斌;;试析中国对外关系的差序格局——基于中国“好关系”外交话语的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8 孙学峰;丁鲁;;伙伴国类型与中国伙伴关系升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02期

9 庞琴;梁意颖;潘俊豪;;中国的经济影响与东亚国家民众对华评价——经济受惠度与发展主义的调节效应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年02期

10 凌胜利;;联盟之后——冷战后国际安全合作新形式探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墨;;中韩关系升温与东北亚新局[J];南风窗;2014年15期

2 门洪华;刘笑阳;;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历史进程、现状评估与未来展望[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6期

3 门洪华;;两个大局视角下的中国国家认同变迁(1982—2012)[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4 陈志敏;彭重周;;比较欧盟成员国与中国的关系发展:一项初步的尝试[J];欧洲研究;2013年02期

5 李晨阳;;对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反思[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陶季邑;;美国学术界关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伙伴外交战略研究述评[J];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02期

7 阎学通;;或可考虑改变“不结盟”战略[J];领导文萃;2011年21期

8 唐世平;龙世瑞;郎平;;美国军事干预主义:一个社会进化的诠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9期

9 李稻葵;;富国、穷国和中国——全球治理与中国的责任[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10 邓红英;;国外对外援助理论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炜;;中国与哪些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J];四川统一战线;2006年01期

2 朱晓中;;从欧洲邻国政策到东方伙伴关系——欧盟东方政策的新视线[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5期

3 林霖;;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简评[J];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08期

4 张佩航;陈林;;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模式之一——社会伙伴关系评析[J];国际共运史研究;1993年02期

5 刘超美;亚欧新型伙伴关系的文化因素透视[J];国际观察;1997年01期

6 ;何为“伙伴关系”?中国先后同哪些国家建立了什么样的“伙伴关系”?[J];人民政坛;1998年06期

7 张晓玉;浅析大国“伙伴关系”热出现的原因[J];当代亚太;1998年02期

8 谢波;试析“伙伴关系”——兼论美俄、中美和中俄伙伴关系[J];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马哈茂德·阿拉姆;;加强非中新战略伙伴关系[J];友声;2006年06期

10 苏晓晖;;中国的“伙伴关系”意味着什么[J];环球人物;2013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巧荣;;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淑仁;;论中国与欧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A];国际经贸研究论文集(2003年)[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白景山;印度和日本宣布建立伙伴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张金江;欧非打造平等战略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07年

3 潘革平;欧非必须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应以开放态度看待中非合作[N];人民日报;2007年

4 本报驻瑞典记者 雷达 本报驻德国记者 刘华新;欧盟“东部伙伴关系”计划正式启动[N];人民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博雅;美越建立全面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13年

6 中国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 史明德;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前景广阔[N];国际商报;2014年

7 记者 柴野;中德将建设更加紧密战略伙伴关系[N];光明日报;2014年

8 翁明;中国外交中的“伙伴关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9 吕国栋邋郝利锋;中国—蒙古国 元首互访加深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07年

10 赵嘉麟;俄外长呼吁俄英发展互利伙伴关系[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雄杰;中国“伙伴关系”外交战略:评析与深化[D];浙江大学;2015年

2 杜天成;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印美战略伙伴关系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诗琳;土库曼斯坦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认知与应对[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4 韩德帅;中国伙伴关系战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蓉;中塔战略伙伴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6 郭剑峰;美国速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签署之原因及两岸的反应[D];华侨大学;2016年

7 高静(Ariunjargal.T);蒙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8 习微;中美“伙伴关系”对比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9 黄冰;中国伙伴关系战略:缘起、实践与政治安全承诺(1993-2017)[D];外交学院;2017年

10 臧思硕;印非伙伴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65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565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c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