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国家与世界:中国视角下的外交伦理观——建构中国国家软实力的另一维度
本文选题:外交伦理 切入点:中国视角 出处:《国际论坛》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西方国家已将外交伦理视作提升本国国际影响力和国家软实力的有效工具。本文拟从"软实力"的视角出发,通过理论梳理和案例分析,总结中国外交实践对于人民、国家与世界的伦理阐释,认为中国与西方在制定外交政策时的伦理依据存在着显著差异,且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更具代表性。本文提出,重视总结中国视角下的外交伦理观,能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争取话语权提供镜鉴,也是中国建构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Abstract]:At present, the western countries have regarded diplomatic ethics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enhance their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national soft power.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ft power", summarizes China's diplomatic practice to the people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The et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ate and the world hold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ethical basis of formulating foreign policy, and that it is more representative in the vast numb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summing up the diplomatic ethics view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dimension for China to construct national soft power.
【作者单位】: 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外交软实力:中国和平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KDC025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文木;;国家战略能力提升要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支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孙艺;试论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高鸣;孙锋;;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韩晓青;;试论中共八大的外交思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刘国华;抗美援朝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唯一正确选择[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6 王玉贵;60年代前期中日关系研究[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7 潘正祥,李宇征;从和平外交到革命外交——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交战略大转变国际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8 田世锭,刘鹏,田世铠;试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难困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许凤林,熊剑峰;论王稼祥对我国和平自主外交思想的贡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周俊强;;知识产权概念中“知识”含义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慎明;;对毛泽东战争与和平思想及实践的几点辨析、概述和思考[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江畅;;幸福、和谐、智慧与优雅:当代幸福主义的视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唐旭;;蒙田的道德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郭海龙;;德谟克利特著作残篇中的道德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新科;;简论雅典教育兴衰的历史原因及现代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李敦送;;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曾令勋;;论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东林;;“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若干经济理论和观点再探析[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巧荣;;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外交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6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群;生态消费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9 李彦;儒家与伊斯兰经济伦理思想之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毛泽东要王洪文读《刘盆子传》[J];党的文献;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兴普;;新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J];高中生学习(高一版);2011年01期
2 李宝俊;刘波;;试析日本人权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4期
3 王子昌;;2010年缅甸大选与缅甸外交[J];东南亚研究;2010年04期
4 杨福宝;;冷战后蒙古外交政策的定位对我国的影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吴亚娟;;普京时期灵活务实的外交战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10期
6 周方银;;国际热点与中国的应对[J];当代亚太;2008年04期
7 王建;;马达加斯加独立后外交政策的演变[J];西亚非洲;2010年10期
8 叔文;;英国的态度与欧洲局势[J];世界知识;1936年04期
9 史屈拉兹-胡柏;阿明;;《冷战中的联盟政策》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0年05期
10 刘先中;;英国寻求扮演全球新角色[J];国际展望;1993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义;;价值观外交与国际政治伦理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龙敬儒;;西方国家治理邪教的对策[A];邪教的本质、危害及治理对策——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二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朱鸿博;;在亲美独裁者与自由理想之间:冷战时期美国拉美外交政策的悖论(简略稿)[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钱宗旗;;普京时代俄中东外交的特点及发展趋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童庆平;;西方国家政党政治中的竞争与协商论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6 浦启华;;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国未来新的战略态势——三环外交[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鹤;;积极应对挑战 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8 何军;;西方国家政党与媒体关系[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谢圣远;;西方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董玉梅;栾锦萍;;浅谈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长春;芬兰总统会见郭伯雄[N];人民日报;2009年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 沈逸;网络时代的外交[N];东方早报;2008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 国际战略研究学者 上官青云;不能替美国“管教”巴基斯坦[N];世界报;2011年
4 理查德·霍尔布鲁克;解读布什外交政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向祖文;开拓性成果[N];远东经贸导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红 编译;大选后波兰何去何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7 冯武勇;奥巴马称愿与伊朗对话,伊朗说要“观其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本报专稿 何生;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呼声高[N];世界报;2008年
9 本报专稿 陈铭;澳女总理继续对华友好[N];世界报;2010年
10 冯俊扬;赖斯是“鹰”还是“鸽”?[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苏礼;中国对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外交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季丽新;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D];山东大学;2006年
3 唐,
本文编号:1608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0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