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日本放宽武器出口禁令及其对日美同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9 22:14

  本文选题:放宽武器出口禁令 切入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 出处:《日本学刊》2014年06期


【摘要】:日本在放宽武器出口禁令进程中,其解释由狭窄向宽泛转化,手段由技术转让向多种"例外"转化,出口对象由单一向多元转化,出口产品由高端向高端与低端并举转化。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与解禁集体自卫权、日美同盟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武器出口禁令的放宽会产生多米诺效应,随之受到影响的是和平宪法,最终会影响日美同盟。从短期来看,会增加日美双方的防务能力,从而增加日美同盟的整体实力,增强同盟的威慑力。从长期来看,会不断提升日本的综合防卫实力,维持日美同盟稳定的传统结构会被颠覆,日美两国的价值观将出现偏差,日美同盟的观念基础也将被颠覆。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elaxing the ban on arms exports, Japan's interpretation has changed from narrow to broad, means from technology transfer to various "exceptions" and export objects from single to multiple. Export products are transformed from high-end to high-end and low-end. The relaxation of the ban on arms exports and the right to lift the ban on collective self-defence, there is a link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apan-US alliance. The relaxation of the ban on arms exports will have a domino effect. What will be affected is the peace constitution, which will eventually affect the Japan-US alliance. In the short term, it will increase the defense capability of both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reby increas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Japanese-US alliance and increasing its deterrent power. In the long run, The traditional structure of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Japan-US alliance will be subverted, the values of the two countries will deviate, and the conceptual basis of the Japan-US alliance will also be subverted.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大学经济学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同盟在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中的作用及我国应对政策研究”(编号:12BGJ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日美、韩美同盟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系”(编号:12JJD810025)
【分类号】: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景全;;日美同盟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蔡溢;;美国“亚洲战略”背景下的中国软权力环境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朱陆民;张文文;;美国“亚太再平衡”背景下美日同盟的强化原因及影响[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黄河;;“选择性遏制”与美国“重返亚太”——兼论对中国在亚太地区重要海外安全利益的影响[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涛;冷战后美国东亚安全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马千里;冷战后日本大战略调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

3 孙国强;奥巴马政府对朝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亚男;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2 贺熙琳;变化中的美国亚太联盟体系[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2013年

3 魏雪青;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D];内蒙古大学;2014年

4 张律;奥巴马政府强化美日同盟的政策表现及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5 单春林;日本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之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6 赵奚峗;发达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吴琪;日本修宪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冯瑞崧;2009年至今的日美关系分析[D];辽宁大学;2014年

9 张叮叮;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10 刘颖;美国奥巴马政府东亚政策分析(2009-2014)[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万胜;;论日美同盟与日本的海外派兵[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藤崎一郎;李莉莉;;日美同盟下一步[J];大经贸;2010年Z1期

3 廉德瑰;;浅析日美同盟的深化[J];国际观察;2011年06期

4 张景全;;日美同盟与美国重返亚洲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5 赵明昊;;日美同盟的新调整[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2年10期

6 徐万胜;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三大趋势[J];当代亚太;2000年10期

7 金熙德;日美同盟的“再定义”及其未来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7期

8 李劲松;新世纪日本安全战略的新走向[J];国际展望;2001年06期

9 孙文清;论日美同盟关系的“全球化”趋势[J];和平与发展;2004年04期

10 刘昌明;新世纪之初日美同盟的加强与日本的防卫战略动向[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俊彦;;日美同盟的新发展[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4年第1期(总第114期)[C];2014年

2 江新凤;;2012年度日本《防卫白皮书》评析[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3期(总第108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赞;日本新外相:将加强日美同盟[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尤文虎 郁章艳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 91379部队工程师;日美同盟,,驶向何方?[N];中国国防报;2010年

3 记者 徐松 张艺;外交部:日美同盟不应超出双边范畴[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苏晓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日美同盟:漂亮包装难掩丑陋实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5 赵忆宁;日美同盟漂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早报记者 王国培 采访整理 加藤嘉一;裂变:日美同盟50年[N];东方早报;2010年

7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学者 赵明昊;日美同盟的新调整[N];东方早报;2012年

8 王少普 上海社科院亚太所研究员;日美同盟如何包容中国[N];东方早报;2007年

9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 林晓光;日美同盟:强化之余还会谋求平衡[N];解放日报;2006年

10 李学军;小泉强化日美同盟其实另有打算[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玉国;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何英莺;论战后日美军事同盟中的摩擦关系[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姝;冷战后日本的日美同盟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金松;冷战后日美同盟的调整和日本安全战略转型[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卞远;日美同盟的演变及走向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田春耕;日美同盟的历史进程、发展趋势及其对东亚安全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玉龙;朝核问题与日美同盟之间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周琪;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发展及原因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7 孙晓东;日美同盟的新定位与东北亚安全[D];延边大学;2007年

8 陈道育;日美同盟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微;重大危机下的日美同盟[D];外交学院;2011年

10 尚光明;试论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强化[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83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83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1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