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当代印度海权战略与航空母舰

发布时间:2018-03-31 17:39

  本文选题:印度 切入点:海权 出处:《南亚研究季刊》2015年03期


【摘要】:随着国际关系史进入后冷战时代,世界海洋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印度是印度洋沿岸最强大的国家,在海权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将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作为其海洋战略,甚至是国家战略的目标。航空母舰是制海能力最强的舰种,印度一直将航空母舰作为其海军发展的重点。印度海军认为航空母舰可以遂行支援陆地战场、保卫海上交通线、保卫海外利益、保卫海洋国土等多重任务,为印度保持在印度洋的排他性影响提供不可或缺的能力。
[Abstract]:As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nters the post-Cold War era, the strategic pattern of the world's oceans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and profound changes.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Indian Ocean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dia,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y along the Indian Ocean coast, has been using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Indian Ocean as its maritime strateg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ritime rights. Even the goal of national strategy. Aircraft carriers are the most capable of sea control. India has always made aircraft carriers the focus of its navy development. The Indian navy believes that aircraft carriers can support land battlefields and defend maritime communication lines. The multiple tasks of defending overseas interests and maritime territory provide an indispensable capacity for India to maintain its exclusive influence in the Indian Ocean.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重大项目“当代国际核政治和我国国家安全研究”(11&ZD181)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立项课题“主要大国介入南海争端的发展动向及对策研究”(GGLX2014060)
【分类号】:D835.1;E3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辚;;印度洋的战略地位及与中国国家安全的关系[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刘新华;试论中国发展海权的战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卞秀瑜;;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的确立及其思想根源[J];东南亚纵横;2013年06期

4 李元龙;;略论中国海权的立体维护[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01期

5 宋德星;白俊;;新时期印度海洋安全战略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04期

6 陈彤;;回归地理特性 探讨海权本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2期

7 刘新华;;论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J];太平洋学报;2010年01期

8 杨震;周云亨;;关于中国海权的几点思考[J];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03期

9 张文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海权[J];战略与管理;2003年01期

10 宋德星;;新时期印度的海洋安全认知逻辑与海洋安全战略[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敏梓;“印度—太平洋”:印度海洋安全战略的建构与拓展[D];复旦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培清;滕文芝;;对美国海权之路“天时”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周骁男;;中国地缘政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刘中民;海权争霸与俄苏的兴衰及其历史反思[J];东北亚论坛;2004年06期

4 曹瑞臣;;西方大国崛起视角下中国海权与海洋大战略探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甘振军;;冷战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对中澳关系的影响[J];东南亚之窗;2007年03期

6 沈洋;;十八世纪法国海权衰落原因探析[J];法国研究;2011年02期

7 苏文菁;;英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海洋扩张语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沈洋;;近代法国私掠船活动研究[J];法语学习;2012年01期

9 刘丽;;海洋自由原则:威尔逊外交思想的世界性眼光[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8期

10 刘丽;;海洋自由原则:威尔逊外交思想的世界性眼光[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琪;刘建山;;海洋软实力:概念界定与阐释[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2 赵江波;荣小雪;;杜黑军事技术思想的哲学意蕴[A];第四届全国军事技术哲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鹏;我国石油公司国际勘探开发合作选区决策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3 薛晨;美国海权研究:成因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4 徐立恒;区域地缘政治的结构主义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克成;基于方法论视角的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马忠法;论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协调制度[D];复旦大学;2005年

7 黎鹏;CAFTA背景下中国西南边境跨国区域的合作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史春林;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耿志;英美军事战略的历史考察(1919-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华;“建国时期”美国的军事改革和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亮;二战德国地缘战略得与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宇;论中国特色海洋战略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剑宇;甲午战争对中国海权的战略启示[D];吉林大学;2011年

5 高青松;战后日本海军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伟;从地缘战略看冷战后中国在南亚的国家利益及其维护[D];暨南大学;2011年

7 次亚楠;中国石油进口安全战略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李琴;晚清海权观念的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亚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印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文凭;中国海域整合与开发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萨德·汗,尤东晓;在印度洋建立新的战略平衡[J];当代海军;2001年07期

2 孙士海;印度的崛起:潜力与制约因素[J];当代亚太;1999年08期

3 仲光友;;印度“东方海洋战略”及其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6年09期

4 李益波;;印缅关系:从疏远到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6年01期

5 沈丁立;;全球与区域阶层的权力转移:兼论中国的和平崛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胡海军;印度着力打造“远海歼敌”海军[J];国防科技;2005年07期

7 胡志勇;冷战后印度军事战略嬗变与影响[J];国际观察;2005年02期

8 王新龙;印度海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论坛;2004年01期

9 叶自成,慕新海;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3期

10 章明;;从印度洋出发 印度海军的未来航母战略[J];国际展望;2007年1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宇凡;中印海上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木;;生存·发展·海权[J];领导文萃;2006年11期

2 史春林;;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海权概念与内涵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甘振军;;浅析西方近现代海权理论及其历史演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史春林;;九十年代以来关于国外海权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张旭;张勇池;;现实主义海权理论和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6 莫翔;;试析中国的有限海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师小芹;;试析19世纪后期法国“青年学派”的海权理论[J];军事历史;2010年01期

8 陈霖;;论中国边疆海权问题的治理[J];学术探索;2010年01期

9 周琦;马少猛;;中国海权现状分析及破解海权困境的战略思考——基于国家安全的视角[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张露;;全球化时代的海权与中国海权[J];世界知识;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强华;张继平;;历史与现实:中日海权战略之比较[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2 陈伟;;国力之盛衰强弱 常在海而不在陆——孙中山海权观及现实意义研究[A];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木;试论当代中国“海权”问题[N];中国海洋报;2004年

2 倪乐雄;海权与文明的兴衰[N];中国国防报;2007年

3 倪乐雄;二十一世纪看海权[N];文汇报;2007年

4 鞠天相;研究海权理论 维护海洋权益[N];人民日报;2009年

5 孟凡明 许晨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役教研部;海权思想的沿承与中国发展海权的辩证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N];文汇报;2010年

7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 军事理论研究室主任 时平 记者 王君策 实习记者 高悦 整理;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是近代中国海权最先进的主张[N];中国海洋报;2011年

8 陈宇 朱奎;借鉴他国经验,强化海权意识[N];中国国防报;2011年

9 田一枫;争海权要靠“哼哈二将”[N];世界报;2012年

10 记者 袁于飞;应加强“渔权”来维护海权[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震;论后冷战时代的海权[D];复旦大学;2012年

2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3 孔志国;现代条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益华;中印海权战略比较[D];暨南大学;2009年

2 高坤;中日东海海权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侯苏洁;中日海权争端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张连莲;海权视角下中国海洋法律制度完善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5 陈祥军;冷战后日本海权战略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陈亚东;论和平发展时期中国新型海权的构建[D];湘潭大学;2008年

7 寇艳香;海权视角下英国海湾政策及其实施(1798-1853)[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贺培福;历史上的海权之争及其启示[D];外交学院;2014年

9 白欧;民族国家视野下我国海权思想的流与变[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0 薛峰;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海权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917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6917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