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治理与中国的北极政策
本文选题:北极治理 + 全球治理 ; 参考:《国外理论动态》2015年08期
【摘要】: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北极地区国家和相关国家的利益摩擦日益加剧。就地缘经济的角度而言,北极资源开采的巨大难度和脆弱敏感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国际合作是最好的选择。北极气候变化和北极航道权益争夺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对象。北极治理经过了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其治理模式对当前的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法体系和全球治理模式的演进产生了示范性影响。但目前,北极治理的状况不容乐观,北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北极国家权益主张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之间的矛盾、行为体的积极活动与治理机制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都将长期存在。中国的北极政策立场一直是以合作安全观为指导,解决争议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北极,经由双边协商和国际机制解决分歧。
[Abstract]:From a geopolitical point of view, the interests of Arctic countries and related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friction.From a geo-economic point of view,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the best choice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exploiting Arctic resources and the fragile and sensiti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rctic climate change and Arctic waterway rights competition and other issu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 of global governance.Arctic governance has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from disorder to order, and its governance model has an exemplary impact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ystem, international law system and global governance model.However, at present, the situation of Arctic governance is not optimistic,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xploitation of Arctic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rctic countries and the common heritage of mankind,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ctive activities of actors and the lag of governance mechanism w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China's position on Arctic policy has always been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cooperative security, resolving disputes, rationally exploiting and utilizing the Arctic, and resolving differences through bilateral consult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参与北极地区开发的理论与方略研究”(14BGJ026)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承担的中国国家海洋局国家专项课题“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子课题“极地地缘政治研究”(CHINARE2012-04-05-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5;D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A.O.巴拉尼科娃;陈秋杰;;中国北极政策的现状与前景[J];俄罗斯学刊;2012年02期
2 程保志;;当前北极治理的三大矛盾及中国应对[J];当代世界;2012年12期
3 王传兴;;北极治理:主体、机制和领域[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保志;;试析北极理事会的功能转型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国际论坛;2013年03期
2 郭培清;孙兴伟;;论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的北极“保守”政策[J];国际观察;2014年02期
3 肖洋;;北极海空搜救合作:规范生成与能力短板[J];国际论坛;2014年02期
4 桂静;;韩国北极综合政策及其实施评析[J];当代韩国;2014年02期
5 李振福;王文雅;尤雪;史砚磊;姚丽丽;张锐;;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研究综述[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张侠;屠景芳;钱宗旗;王泽林;杨惠根;;从破冰船强制领航到许可证制度——俄罗斯北方海航道法律新变化分析[J];极地研究;2014年02期
7 李莉;尤永斌;;保障我国北极航道权益的法律问题探析[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4年04期
8 李洒洒;;浅析俄罗斯的北极战略[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9 程保志;;加拿大与北极治理:观念塑造与政策实践[J];当代世界;2014年11期
10 邹磊磊;黄硕琳;付玉;;加拿大西北航道与俄罗斯北方海航道管理的对比研究[J];极地研究;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隆;论北极治理范式及其“阶段性递进”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宝刚;北极航行的环境因素及冰区航行安全措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李璐璐;加拿大的北极理事会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李艳冰;加拿大的海洋环境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郭鑫;北极环境治理问题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丁钦;基于云模型的北极东北航道通航环境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马娜娜;北极航道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7 刘莉;浅析中国制定和实施北极战略的必要性[D];吉林大学;2014年
8 马千里;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制度的国际法审视及中国因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卢泽元;俄罗斯北极战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楚鹏;冰融危机下的机遇[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小寒;杨修群;;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中国气温变化之间的年际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王逸舟;;中国需要大力拓展“高边疆”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J];当代世界;2012年05期
3 蔡拓;全球政治的要义及其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4期
4 巴里·布赞;余潇枫;;论非传统安全研究的理论架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1期
5 潘敏;张侠;凌晓良;李升贵;;论北极原住民的人口结构与社会问题——以加拿大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6 胡德坤;邓肖亭;;20世纪初期北极地区领土争端及其解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白佳玉;李静;;美国北极政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郭培清;管清蕾;;探析俄罗斯对北方海航道的控制问题[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刘惠荣;陈奕彤;董跃;;北极环境治理的法律路径分析与展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王传兴;;论北极地区区域性国际制度的非传统安全特性——以北极理事会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吕晓莉;“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纪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3 易文彬;全球治理模式述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4期
4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一种对正当性的追问[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谢雪华;;关于全球治理的几个问题[J];湖湘论坛;2009年02期
6 赵海月;王瑜;;全球治理与和谐世界[J];理论与改革;2010年05期
7 王金良;;全球治理:结构与过程[J];太平洋学报;2011年04期
8 毛德松;;峰会外交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05期
9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动态[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10期
10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趋势及我国的战略选择[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隆;;全球治理的理念认知与模式更新[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4 王明国;;全球治理机制复杂性的兴起:挑战与反应[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5 吴永辉;;全球治理中国际标准的勃兴[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贾庆国;;中国与全球治理:挑战者还是改革者?(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Byung-Hee Soh;;中国在设计新的与和谐的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8 许涛;;全球治理与中国战略的路径选择[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9 王义桅;;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10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2年
2 李丽纯;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政治议题[N];学习时报;2009年
3 张严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崛起的中国与全球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张伯里;把握全球治理态势 增强全球治理观念[N];人民日报;2010年
5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全球治理的前提是不带任何成见的平等对话[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三个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7 高奇琦 杜欢 整理;全球治理的中国责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砖五国研究中心主任 G20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柯顿;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契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9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 南方周末实习生 夏以华;“除了全球治理,没有其他方法”[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博;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奇才;全球治理、善治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9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唐颖;全球治理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D];外交学院;2010年
4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忠平;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琪煜;论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弗雷德(Frederico Benedito Congolo);中国在非洲的活动与全球治理的重塑[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_g超;“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机制中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D];外交学院;2005年
6 吴娟;全球治理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及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媚;全球治理中的联合国[D];外交学院;2006年
9 姜磊;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蒋宛歆;利益重构视角下的全球治理与大国合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33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3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