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战后日本领土的基本概念、问题发生及其国际处理规范

发布时间:2018-04-22 06:17

  本文选题:对日战后处理 + 领土问题 ; 参考:《日本学刊》2017年06期


【摘要】:2012年以来,中日关系的"固有领土论"话语对抗演变为"安全保障论"威慑,但对俄罗斯,日本竟以"不固执于领土问题"的妥协姿态恢复了作为"最终战后处理"的和平条约谈判。研究对日战后处理的历史表明,盟国对日本的定义相当于其所谓"固有本土"的四个主岛以及邻接小岛,日本领土的基本概念是主权受限于"盟国决定权",在美国的冷战政治操纵下日本才主张"固有领土"而与邻国发生岛屿争端。从赫鲁晓夫到普京一贯坚持的战后处理规范是,把日本的"北方领土"要求与冲绳问题相关联,日俄关系得以回归缔结和约的国际法进程。如果缔约导致"冲绳返还"取得俄罗斯谅解,"钓鱼岛问题"可能被美俄日复合条约机制所定义而迷失于脱离战后处理外交的歧路。
[Abstract]:Since 2012, the "inherent territorial" discourse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has evolved into "security assurances" deterrence, but for Russia, Japan resumed its peace treaty negotiations as a "final postwar settlement" in a compromise that was not obstinately territorial. 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Japan's postwar treatment shows that the Allied definition of Japan is equivalent to the four main islands of what it calls "inherently indigenous" and the adjacent islands. The basic concept of Japanese territory is that sovereignty is limited by "Allied power", and Japan claims "inherent territory" and disput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under the Cold War poli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Khrushchev to Putin, the postwar handling norm has always been to link Japan's "northern territory" demands with the Okinawa issue, and the Japan-Russian relations can return to the international law process of concluding a peace treaty. If the treaty leads to the return of Okinawa to Russia's understanding, the Diaoyu Islands issue may be lost in the way of disengaging from the post-war diplomacy by the defin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Japan compound treaty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有关‘钓鱼岛问题’的话语建构与传播研究”(编号:13BGJ013)
【分类号】:D8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强;近10年来钓鱼岛问题研究之状况[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01期

2 张世均;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中国人民的“保钓”斗争[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团结奋斗,捍卫主权:钓鱼岛问题座谈会”在京举行[J];世界知识;2012年19期

4 周月;;钓鱼岛问题及我国的策略选择[J];北京教育(德育);2012年10期

5 卢明辉;;美国因素对于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影响[J];学理论;2012年36期

6 张文木;;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得道多助[J];祖国;2013年07期

7 陈禹汐;;中日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方法[J];神州;2013年13期

8 顾文明;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历史演变[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陈述盛;钓鱼岛问题的由来[J];秘书工作;2005年07期

10 刘中民;刘文科;;近十年来国内钓鱼岛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海宽;;日本为何不能在钓鱼岛问题上走出困境[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2期(总第111期)[C];2013年

2 冯昭奎;;回顾中日经济关系历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3期(总第108期)[C];2012年

3 冯昭奎;;日本如何走向战败[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2期(总第111期)[C];2013年

4 李薇;;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对中日美三国关系的影响 在上海交通大学2011-11-5“中日美关系论坛”上的发言[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4期(总第105期)[C];2011年

5 杨栋梁;龚娜;;昭和天皇在战后日美关系重构中的作用[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朱光立;;钓鱼岛问题的焦点透视[A];郑和研究2014年第1期[C];2014年

7 霍建岗;;安倍时代的日美关系和中日关系[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3期(总第112期)[C];2013年

8 村田忠禧;;为和平解决日中间领土纷争的具体提案[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3年第4期(总第113期)[C];2013年

9 李凡;;戈尔巴乔夫访日与日苏领土问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10 王泰平;;日本民主党政权的外交政策取向[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1期(总第98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晓光;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应做两手准备[N];国防时报;2010年

2 记者 吴黎明;回答钓鱼岛问题时,美国务院发言人好尴尬[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3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外交研究室主任 袁征;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为何出尔反尔[N];法制日报;2012年

4 任一荣;日在钓鱼岛问题上仍频频搅局[N];中国国防报;2012年

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时永明;钓鱼岛问题变化的逻辑[N];东莞日报;2012年

6 钟声;别拿钓鱼岛问题玩儿火[N];人民日报;2012年

7 记者 许栋诚;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拉他国与中国对抗徒劳[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外交部就钓鱼岛问题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N];人民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学梅 徐剑梅;美参院在钓鱼岛问题上火上浇油只会害人害己[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10 记者 孙奕;钓鱼岛问题上,中国不接受日所提抗议和交涉[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乔蕊;21世纪初俄日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蕊;“购岛事件”之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日斗争[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秦立志;美国在中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争端中的政策演变[D];辽宁大学;2015年

3 王开薇;40年来美国对钓鱼岛问题的政策演变及评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4 王迪;中美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政策分析[D];河南大学;2015年

5 仇银娜;如何打好中日钓鱼岛之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6 李恒;钓鱼岛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陈振祯;钓鱼岛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节昌;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策变化及其成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杨贵忠;2010年后美国对钓鱼岛问题的政策分析[D];外交学院;2014年

10 赵羽乔;关于新时期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政府立场与应对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5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785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4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