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的张力——冷战时期党际交往在中法关系中的作用
本文选题:政党外交 + 中法关系 ; 参考:《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冷战时期,分属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在互相交往时,同样会面临如何处理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的问题。从中法关系的发展过程来看,存在中国(中共)—法共—法国三者间的互动关系,形成此消彼长的局面:从中法两国关系对立、党际关系占主导地位,到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改善但受到法国政府限制,再到党际关系制约国家关系多层面发展,最终到党际关系破裂、国家外交关系确立。这种变化反映了跨阵营国家交往时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之间所存在的张力,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阶级对抗性、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利益的错位以及冷战国际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和观念的转变,这种张力得到了化解。我们应当正确处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促使政党外交成为国家总体外交中的重要部分,为国家的整体利益而服务。
[Abstract]:During the Cold War, countries belonging to the socialist camp and the capitalist camp also faced the problem of how to deal with inter-party relations and state-to-state relations when they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no-French relations, there is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mong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ranc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France and France), forming a situation of rising and falling: from the opposition between China and Fr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domin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relations, but is restricted by the French government, and then restricts the multi-level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relations by the inter-party relations. Finall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ies break down and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of the countries are established. This change reflects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inter-party relationship and the state-to-state relationship in cross-camp national exchanges, which is due to the class antagonis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The misalignment of the party and state interests of socialist countr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actors of the cold war. With the change of times and ideas, this tension has been resolved. We should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ies and the state, and urge the party diplomacy to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untry's overall diplomacy and serve the country's overall interest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D822.35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琦;论党际关系[J];社会科学;2001年07期
2 王晓春;论党际关系与政党开放[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3 谭荣邦;试论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J];理论前沿;2004年16期
4 许月梅;论新时期党际关系理论的四个特征[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5 王红续;;打开党际关系新局面[J];世界知识;2005年24期
6 林怀艺;;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及其构建[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6期
7 王守光;;信息网络化与发展新型党际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8 谭吉华;张晓敏;;论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的基本经验[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倪瑾;;党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论纲[J];理论与改革;2008年05期
10 倪瑾;;党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论纲[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余科杰;;试论邓小平党际关系理论[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爱珍;顾文浩;;民主政治视野下的党际关系和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王家瑞;;试论毛泽东党际关系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发展[A];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戴秉国;;试论刘少奇党际关系思想与实践[A];刘少奇百周年纪念——全国刘少奇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8年
5 钟柯迪;;学习毛泽东关于党际关系的思想,积极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关系[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中)[C];1993年
6 李成仁;;邓小平对发展党际关系的重大贡献[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4年
7 朱建田;;正确解读毛泽东的党际关系思想——基于对毛泽东党际关系思想研究中若干错误的分析[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委党校 孟华玉;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脉络及基本经验[N];陕西日报;2011年
2 蒋维兵;《万水朝东》:密切党际关系的历史透视[N];文汇报;2012年
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参政党建设教研室主任 郑宪;“互相促进”理论是对新世纪党际关系的创新[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彩玲;党际和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显著特点[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自然和社会科学院院士 俞邃;拓展党际关系的重大贡献[N];人民日报;2007年
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副研究员 张春;南部苏丹独立的中国应对[N];东方早报;2011年
7 吴建友;政党交流促进国家整体外交发展[N];光明日报;2007年
8 兰茵 (作者系韶关市副市长、九三学社韶关市委员会主委);试析构建和谐政党的基本途径[N];韶关日报;2007年
9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处长 辛鸣;中国共产党的变与不变[N];光明日报;2011年
10 董宏君;我党对外交往蓬勃发展[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道平;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型党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发展与运用[D];中南大学;2009年
2 徐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思想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3 周玉文;论毛泽东的党际关系思想[D];湘潭大学;2004年
4 李和颖;十五大以来中共党际关系转型深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剑;协商民主视阈下当代中国党际关系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6 叶益巧;抗战时期中共与联共(布)党际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王珂;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是我党对党际关系基本准则的重大创新[D];外交学院;2004年
8 唐仲春;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丰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祁祁;中国共产党处理党际关系四原则研究[D];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年
,本文编号:1867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6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