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初期日本南海政策及东南亚战略取向

发布时间:2018-05-13 14:00

  本文选题:日本 + 南海政策 ; 参考:《日本问题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冷战使日本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作用提升,成为反共"防波堤",其具有政治目的性的东南亚"经济外交"呈现出明显的海洋战略取向,且影响至今。因地缘利益、东南亚战略,日本南海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自冷战开始后始终没变,即追随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对南海诸岛归属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和立场,这为后来南海周边某些国家侵占南海岛礁留下所谓借口。此时日本还曾插足于南海诸岛,由于海峡两岸对南海权益的维护使其非法行为无法为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越来越依赖南海航道和加大南海石油资源的开发,这决定其"关心"南海问题就是势所必然了。
[Abstract]:The Cold War enhanced Japan's role in the global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became an anti-Communist "breakwater". Its political purpose "economic diplomacy" in Southeast Asia showed a clear maritime 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has influenced so far.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of Japan'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has not chang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Cold War because of its geographical interests, Southeast Asia strategy and Japan'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that is, following the US policy of containment of China, it adopts a vague attitude and position on the issue of the attrib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This left a so-called excuse for later encroachment by some countries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on islands and reef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t that time, Japan was also involv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Becaus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it could not continue its illegal activities.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Japan increasingly relied on the South China Sea waterway and increased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il resources. This determines that its concern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is inevitable.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1BGJ028)
【分类号】:K313.5;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铃木佑司 ,黄元焕;东南亚和日本外交的进程[J];东南亚研究资料;1981年04期

2 郭渊;;20世纪5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政府对南海权益的维护[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3期

3 Д.彼得洛夫 ,杜微;日本与越南战r-[J];东南亚研究资料;1966年01期

4 山田康博;丁毅;;越南开始进行石油开发[J];中东石油问题;1980年03期

5 В.Я.阿尔希波夫 ,_5乃坚;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搊呃┱臶J];东南亚研究资料;1961年03期

6 ;美、日对印度尼西亚石油资源的掠夺和争夺 一、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资源[J];南洋问题;1974年04期

7 市村真一;方微;;日本和东南亚[J];南洋资料译丛;1981年04期

8 张景全;日本的东北亚与东南亚战略初探[J];日本问题研究;2003年03期

9 曾光强;冯江源;;略论日本海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10 ;中日贸易的前景[J];世界知识;195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颂伦;补白拾阙 情文并茂——评郑毅著《铁腕首相吉田茂》[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陈奉林;试析岸信介内阁时期的日台关系[J];东北亚论坛;2004年01期

3 张景全;;二战后中日结盟观比较研究——以中苏同盟、日美同盟为例[J];东北亚论坛;2012年04期

4 黄梓荣;陈作志;;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刺鲳资源状况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陈乔之;论东盟国家对“环太平洋联合设想”的态度及其原因[J];东南亚研究资料;1982年04期

6 叶美霞;;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国际法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7 朱正杰;竞争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方经贸;2005年10期

8 朱凤岚;论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的调整[J];国际论坛;2005年05期

9 张淑兰;赵树行;;新世纪印日关系迅猛发展的原因剖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5期

10 朱铁城;;日本长期萧条成因分析:国家社会转型视角[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振;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海域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3 卢丽;南原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毅达;冷战时期美国亚洲战略框架下的日泰关系[D];云南大学;2012年

5 邓峰;美国对日经济复兴政策与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1948年—1955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庞中鹏;日本能源外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王海滨;冷战后日本台海政策的演变[D];复旦大学;2008年

9 程文明;日本“大国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成华;洋务运动时期海防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綦晓旭;论冷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中的“政经分离”原则(1952-1964)[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沈芹;日本《海洋基本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宇;论中国特色海洋战略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青松;战后日本海军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11年

5 赵雷;合法性、话语权与外交软权力的实现[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侯苏洁;中日海权争端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崔巍;日本能源外交战略与东北亚能源合作[D];山东大学;2011年

8 宋艳红;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道英;日本和平宪法第9条及其演变[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彭文平;日本对东盟的经济援助及其政治化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伦图兰比 ,帆影;印度尼西亚石油问题[J];东南亚研究资料;1964年04期

2 郑民;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工业与外国资本(资料整理)[J];东南亚研究资料;1964年04期

3 林晓光;朝鲜战争与建国初期我国东南沿海防卫战略的转换[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5期

4 许华;海权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05期

5 胡德坤,徐建华;美国东亚遏制战略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外交[J];世界历史;2002年05期

6 林金枝;;从西沙群岛物产的开发,看它与祖国悠久的历史关系——西沙群岛考察报告之一[J];南洋问题;1978年02期

7 金熙德;“后‘雁行模式’”时代的中日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8期

8 徐康明,张勤;赔偿外交:二战后日本重返东南亚市场的策略[J];思想战线;2001年01期

9 朱振明;;战后日本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J];现代国际关系;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翠君,任立昭;东南亚铜鼓设计文化的对比分析[J];大众科技;2005年10期

2 章昊;;东南亚华人的“家园想象”——东南亚华人文学中的“望”与“乡”[J];新学术;2008年03期

3 王华;;明清初期华侨对促进东南亚文化发展的贡献[J];八桂侨刊;2008年04期

4 张金平;牛嘉;;孙中山在东南亚进行革命活动的区位优势[J];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何肇发;;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东南亚的侵略[J];学术研究;1965年06期

6 刘忠斌;;论日美同盟建立和初期发展中的东南亚因素[J];日本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7 曹云华;;切实重视对东盟的文化传播[J];对外传播;2009年06期

8 颜清湟;周添成;;东南亚少数族华人的文化与认同[J];学习与思考;1998年10期

9 朱幼棣;;宝岛南沙——祖国的海域[J];重庆与世界;1999年01期

10 ;外刊概览[J];对外大传播;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惠莉;;张焕纶与日本学者交往史料二则[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2 詹文欢;詹美珍;孙杰;孙金龙;姚衍桃;刘再峰;;南沙群岛礼乐滩海域工程地质环境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晓春;;伪满时期日本学者在“满洲地区”搜集的民谣[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卢明辉;;战后东南亚国家排华原因之分析[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亚芸;;南海“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前景——兼评国际社会解决南海争端的提案[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马克烈;;南洋华人植根于当地社会的历史基础[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7 于晓晶;;有关东南亚的音乐人类学研究[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8 孙英龙;;东南亚华文报的中国情结[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卢博;潘福林;张福生;黄韶健;李赶先;;南沙群岛海底声学性质:分析与研究[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尹健强;陈清潮;谭烨辉;张建林;;南沙群岛渚碧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A];甲壳动物学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德功;日本学者绘制出大脑“语言地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梁军;东南亚国家加速装备采购步伐[N];解放军报;2004年

3 李云鹏 乐彬;东南亚测量师协会理事会会议在昆明举行[N];中国测绘报;2006年

4 刘国光 吕文 郑永祥;山东轮胎企业抢滩东南亚种植业[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卢山;东南亚反恐 美国“药”不灵[N];文汇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晴颖;MIFW时刻:趣味方程式[N];中国服饰报;2009年

7 何德功;日本学者发明“三维地图”[N];中国矿业报;2003年

8 文言;中国企业投资东盟:了解才能抓住商机[N];中国贸易报;2006年

9 ;引发东南亚大部分货币受挫[N];汕头日报;2006年

10 商妍;国际鞋业巨头纷纷转出中国[N];中国特产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韶阳;南沙群岛价值分类评价和开发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3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余克服;珊瑚记录之近50年南沙群岛高分辨率气候变化[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5 张景全;20世纪日本对外结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勤;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经济[D];厦门大学;2005年

7 黄成业;日本、东南亚国家与美国泡沫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新志;南沙群岛珊瑚礁工程地质特性及大型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郝祥满;Y]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郭景平;亚洲金融危机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琦;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稳定[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王书爽;云南中小企业走进东南亚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3 郑思尧;能源安全博弈与地缘政治经济[D];暨南大学;2006年

4 滕雷军;浙江天时国际公司开拓东南亚水务市场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狄斌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吸引FDI相互关系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韦红萍;明朝以来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道路[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黄凤龙;冷战后美国对东南亚安全政策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8 次云波;地缘文化视角下中国对东南亚的文化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9 华磊;中国南海政策的政治学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甘建江;论中国的南海政策[D];新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3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83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f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